[实用新型]一种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55591.1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335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程;赵丹;杨宜文;杨楚慧;王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00 | 分类号: | E02B3/00;E02B5/00;E03F5/10;E03B3/02;C02F9/14 |
代理公司: | 昆明盛鼎宏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3 | 代理人: | 闫红烨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态 海绵 城市 综合 循环系统 | ||
1.一种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城市河道,所述城市河道沿所述生态海绵城市的地表设置,所述城市河道具有地势相对较高的高位端,以及地势相对较低的低位端;所述低位端与外水连通,并且在所述低位端与外水的连接处设置有用以控制二者连通状态的闸门;
生态跌水增氧区域,所述生态跌水增氧区域位于所述城市河道的所述高位端;所述生态跌水增氧区域包括高水位消能沉淀区、多级生态跌水区、中央水生态景观区、以及第一表流湿地区;所述高水位消能沉淀区通过输水管道与所述城市河道的所述低位端连通,所述输水管道设置有输水泵;所述多级生态跌水区由呈阶梯状分布的多个跌水平台组成,所述多级生态跌水区包括较高的进水侧,以及较低的出水侧,所述多级生态跌水区的进水侧与高水位消能沉淀区连通;所述中央水生态景观区与所述多级生态跌水区的出水侧连通;所述第一表流湿地区位于所述中央水生态景观区远离所述多级生态跌水区的一侧,并与所述中央水生态景观区连通;所述第一表流湿地区与所述城市河道的高位端连通;
生态湿地区域,所述生态湿地区域位于所述城市河道的所述低位端,并与所述城市河道的所述低位端连通;
绿地公园区域,所述绿地公园区域位于所述城市河道沿岸,所述绿地公园区域的地底设置有调蓄池,所述绿地公园区域的地面设置有多个溢流口,所述溢流口通过溢流管与雨水汇总管连通,所述雨水汇总管连接至所述调蓄池的进水井。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公园区域的地势周边高、中间低,在所述绿地公园区域的中部形成有中心湖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地公园区域设置有多个海绵设施,所述海绵设施包括透水铺装、雨水花园、雨水花坛、生态树池、以及植草沟中的至少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蓄池内设置有多个雨水调蓄PP模块;所述雨水汇总管还设置有拦污挂篮装置和弃流过滤装置;所述调蓄池还包括取水管,所述取水管与所述调蓄池的出水井连通,所述取水管设置有雨水一体化处理器。
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生态跌水区所包含的跌水平台数量为2~5个;每个所述跌水平台的水深均为0.3~1.0 m;每个所述跌水平台向下一级所述跌水平台的跌水高度为30~80 cm。
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级生态跌水区的面积为所述生态跌水增氧区域总面积的10%~20%;所述中央水生态景观区的面积为所述生态跌水增氧区域总面积的35%~50%;所述中央水生态景观区的水深为2~4 m;所述第一表流湿地区的面积为所述生态跌水增氧区域总面积的30%~40%;所述第一表流湿地区的水深为0.3~0.6 m。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湿地区域包括植物塘、潜流湿地区、以及第二表流湿地区,所述潜流湿地区位于所述植物塘和所述第二表流湿地区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物塘的面积为所述生态湿地区域总面积的15%~25%;所述第二表流湿地区的面积为所述生态湿地区域总面积的20%~30%,所述潜流湿地区的面积为所述生态湿地区域总面积的40%~50%。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潜流湿地区的长宽比≤5:1,水力坡度为0.5%~2.0%;所述第二表流湿地区的长宽比为3:1~7:1,水力坡度<0.5%。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生态海绵城市的水综合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城市河道内设置有多个太阳能浮水式推流曝气机,所述太阳能浮水式推流曝气机设置于静水区或死水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5559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禽畜粪污中转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下工作辊可垂直升降的对称式三辊卷板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