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压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56137.8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508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明;汤礼进;丁娜;周志芳;李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东升达精密机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6 | 分类号: | G06F1/16 |
代理公司: | 合肥维可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35 | 代理人: | 吴明华 |
地址: | 231323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记本电脑 转轴 压紧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操作主板与显示屏连接处的转轴,转轴活动插合在显示屏中的一端外圈设置有多组呈圆形阵列状分布的销孔,显示屏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可移动的推板,销孔中卡合有销钉,销钉与推板之间通过设置在显示屏内部设有的内部槽中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当推动推板时,推板带动连接板端部的销钉从销孔中移出,此时,转轴失去限制作用,显示屏可以转轴为轴相对操作主板转动,当松弛推板时,销钉自动卡合固定在转轴外圈相应的销孔中实现转轴的定位,此时,显示屏和操作主板固定,通过销钉卡合固定的方式解决了转轴的磨损问题,转轴的使用寿命长,且操作主板和显示屏之间可固定、可活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转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压紧机构。
背景技术
笔记本电脑转轴控制显示屏和操作主板之间的转动变换,而笔记本电脑转轴往往使用阻尼转轴。
现有技术中,阻尼转轴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转轴间垫片的磨损问题也是转轴轴使用过程中常见的设备问题,主要是转轴垫片的金属特性造成的:金属虽然硬度高,但是退让性差(变形后无法复原)、抗冲击性能差、抗疲劳性能差,因此容易造成粘着磨损、磨料磨损、疲劳磨损、微动磨损等;为此我们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压紧机构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压紧机构,包括设置在操作主板与显示屏连接处的转轴,通过销钉卡合固定的方式解决了转轴的磨损问题,转轴的使用寿命长,且操作主板和显示屏之间可固定、可活动,方便控制和使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种笔记本电脑转轴的压紧机构,包括:
设置在操作主板与显示屏连接处的转轴,所述转轴活动插合在显示屏中的一端外圈设置有多组呈圆形阵列状分布的销孔,所述显示屏远离转轴的一端设置有可移动的推板,所述销孔中卡合有销钉,所述销钉与推板之间通过设置在显示屏内部设有的内部槽中的连接板固定连接,当推动推板时,推板带动连接板端部的销钉从销孔中移出,此时,转轴失去限制作用,显示屏可以转轴为轴相对操作主板转动,当松弛推板时,销钉自动卡合固定在转轴外圈相应的销孔中实现转轴的定位,此时,显示屏和操作主板固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内部槽的底部固定焊接有支撑连接板的弹簧,所述弹簧设置有多组,多组弹簧将连接板压合在靠近转轴的一侧。
本实施例中,当操作主板和显示屏相合时,连接板通过弹簧的弹力作用,使得推板伸入卡合在推槽中,连接板另一端的销钉卡合在转轴外圈处相应的销孔上,转轴被限制住,此时,操作主板和显示屏不可相对转动,实现了在不使用情况下操作主板和显示屏不会自动展开的目的,避免摔落时操作主板和显示屏自动展开产生更大损伤的现象,且操作主板和显示屏打开较为方便,在打开显示屏时,往往手握显示屏远离转轴两边的位置将显示屏打开,在手握显示屏两边时,一边手的手指伸入推槽中抵触到推板上的斜面,推动推板伸入显示屏中,此时,与推板一体的连接板和销钉均向显示屏中伸缩,使得销钉从销孔上移出,转轴失去限制作用时,显示屏可以转轴为轴转动,当转动到固定位置时,松开显示屏,此时,推板失去限制作用,弹簧被压缩后的弹力作用会带动连接板端部的销钉卡合在相应的销孔中,方便显示屏转动到合适位置后的自动定位,使用方便。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操作主板远离转轴的一面设置有供推板放置的推槽。
需要说明的是,推槽呈矩形槽体结构贯穿操作主板远离转轴的一面。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所述操作主板和显示屏相合时,推板卡合在推槽中,推板的端部固定设置有可吸附固定在推槽底面的磁性吸块。
进一步的,推板卡合在推槽中时通过磁性吸块吸附固定在推槽的底部,进一步增加操作主板和显示屏之间相合时连接结构的稳固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东升达精密机件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东升达精密机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5613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