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汽接颈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59875.8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37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陈霞;李文福;仇前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1D25/30 | 分类号: | F01D25/30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郑冲 |
地址: | 20024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汽接颈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汽接颈,包括:第一腔体,第一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汽口,第一腔体的侧部设有第一出汽口,第二腔体,第二腔体的侧部设有第二进汽口,第二腔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汽口,第一进汽口与汽轮机排汽口连通,第一出汽口与第二进汽口连通,第二出汽口与凝汽器入口连通。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从汽轮机排汽口排出的汽流经第一进汽口进入第一腔体,再经第一出汽口、第二进汽口进入第二腔体,最后从第二出汽口排入凝汽器入口,实现汽流从汽轮机排汽口到凝汽器入口的顺畅过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排汽接颈,由于第一进汽口和第二出汽口不在同一条轴线上,从而能够连通存在轴向异位的汽轮机排汽口和凝汽器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轮机排汽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排汽接颈。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电力行业改造市场的需求量加大,机组改造多样化、复杂化程度日益突出。通过市场调研发现,各大电厂对机组节能减排的意识越发强烈,越来越多的电厂有对现服役机组改造的需求。一方面原因是机组投运时间较久,机组老化严重,原设计的经验不足;另一方面是随着汽轮机设计、制造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户对机组运行提出更高的要求。改造机组市场虽然很大,但用户对制造厂的设计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低改造成本、高基础平台利用率、高设备利用率等。往往需要根据不同的电厂情况配备不同的节能技术改造方案。但为了降低厂房的改造成本,提高现有设备的利用率,需尽可能地充分利用旧有资源(如凝汽器等),这往往会导致排汽中心线偏移,旧有的凝汽器入口与新汽轮机排汽口存在轴向异位。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排汽接颈,能够连通存在轴向异位的汽轮机排汽口和凝汽器入口。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排汽接颈,包括:第一腔体,所述第一腔体的顶部设有第一进汽口,所述第一腔体的侧部设有第一出汽口,第二腔体,所述第二腔体的侧部设有第二进汽口,所述第二腔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出汽口,所述第一进汽口与汽轮机排汽口连通,所述第一出汽口与第二进汽口连通,所述第二出汽口与凝汽器入口连通。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的内部均安装有支撑杆。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上设有检修人孔。
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安装有连接法兰,所述连接法兰与公共底盘通过螺栓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一腔体和第二腔体通过承力板连接。
优选地,所述第二腔体的内部安装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的上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顶部连接,所述导流板的下端与所述第二腔体的侧部连接,所述导流板的导流侧朝向第二进汽口和第二出汽口。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排汽接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从汽轮机排汽口排出的汽流经第一进汽口进入第一腔体,再经第一出汽口、第二进汽口进入第二腔体,最后从第二出汽口排入凝汽器入口,实现汽流从汽轮机排汽口到凝汽器入口的顺畅过渡。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排汽接颈,由于第一进汽口和第二出汽口不在同一条轴线上,从而能够连通存在轴向异位的汽轮机排汽口和凝汽器入口。
附图说明
图1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排汽接颈的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显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中排汽接颈的另一种视角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 第一腔体
101 第一进汽口
110 直侧板
120 弧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轮机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598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桥梁施工的水上钻孔平台
- 下一篇:一种自动清洁的混料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