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观NPR锚杆锚固特性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67221.X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49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陶志刚;范方政;邓飞;杨晓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主分类号: | G01N3/04 | 分类号: | G01N3/04;G01N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五洲洋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7 | 代理人: | 刘春成;刘素霞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观 npr 锚固 特性 试验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微观NPR锚杆锚固特性试验装置,包括锚固约束体和夹持机构;锚固约束体为透明材质的圆筒状结构;夹持机构的一端部设有与锚固约束体上的锚孔同轴的通孔,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锚孔的径向尺寸,且小于锚固约束体的径向尺寸,夹持机构的另一端部设有用于对夹持机构进行固定的定位杆。本实用新型中锚固约束体为亚克力材料制成的透明圆筒,实现了锚固系统内部破坏过程的直接动态观察;通过夹持机构夹紧于锚固约束体的两端面上实现了锚固约束体的固定,具有结构简单,操作便携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锚杆锚固特性试验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观NPR锚杆锚固特性试验装置。
背景技术
锚固系统按破坏形式可分为5类,分别为:(1)锚杆断裂破坏;(2) 锚固约束体破坏;(3)锚固剂剪切破坏;(4)锚杆与锚固剂界面破坏;(5) 锚固剂与锚固约束体界面破坏。
目前,在室内试验中用作微观NPR锚杆锚固约束体的材料一般为原岩、混凝土或钢管。在锚固特性试验中,破坏形式(1)、(2)在试验中均可直观观测,但破坏形式(3)、(4)、(5)均发生在锚孔内部,在试验中难以直接动态观察。
相关研究人员在分析锚固系统内部的破坏形式时,采用的一般方法有:
(1)在锚固特性试验结束后,对破坏形式进行观察和推测;
(2)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分析;
(3)通过在锚杆或锚固约束体内表面安装应变片进行研究分析。
常规的锚固系统内部破坏形式的研究方法均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如试验结束后再进行观测的方法,只能观察到最终的破坏情况,缺乏中间过程,无法实现动态观察;再比如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进行分析的方法,只能观察锚杆系统内部破坏的发展,而无法确定破坏形式,且对整个锚固系统的导热性能要求较高;而安装应变片的方法,不仅操作复杂,且应变片的安装效果难以保障。
因此,需要提供一种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不足的改进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微观NPR锚杆锚固特性试验装置,以至少解决目前试验装置无法对锚固系统内部破坏过程进行动态观察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微观NPR锚杆锚固特性试验装置,所述试验装置包括:
锚固约束体,所述锚固约束体为圆筒状结构,所述锚固约束体为透明材质,用于对锚固系统内部的破坏过程进行动态观察;
夹持机构,所述夹持机构夹紧于锚固约束体的两端面上,用于固定锚固约束体;所述夹持机构的一端部设有通孔,所述锚固约束体上设有同轴的锚孔,所述通孔与所述锚孔同轴;所述通孔的径向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锚孔的径向尺寸,且小于所述锚固约束体的径向尺寸,所述通孔用于所述锚孔内的锚固剂的轴向移动;所述夹持机构的另一端部设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与所述锚固约束体同轴,所述固定杆用于对夹持机构进行固定。
如上所述的微观NPR锚杆锚固特性试验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夹持机构包括:
活动板,所述活动板上设有所述通孔;
固定板,所述固定板背离活动板的端面上连接有所述固定杆,所述固定板朝向活动板的端面上设有与所述通孔同轴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的内径尺寸与所述锚固约束体的外径尺寸相等,所述定位凹槽用于对锚固约束体进行径向固定;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的一端部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连接件的另一端部与所述活动板可拆卸连接,使得所述活动板与固定板的间距可调。
如上所述的微观NPR锚杆锚固特性试验装置,作为优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平行锚固约束体的轴线设置在活动板和固定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未经中国矿业大学(北京)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6722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医用被罩
- 下一篇:一种新型人证核验一体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