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主轴孔内防晃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69037.9 | 申请日: | 2020-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306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俊 |
主分类号: | B23Q3/12 | 分类号: | B23Q3/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320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轴 内防 夹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主轴孔内防晃夹具,包括内环,所述内环表面设置有三个防晃机构和三个固定机构,一个所述固定机构表面设置有两个拆卸机构和两个防滑机构,所述内环内部设置有毛坯,所述内环表面开设拨动孔;防晃机构包括滑动杆、受压板、防脱落板和第一弹簧,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架、螺母、第一螺纹杆和第一转动把手,拆卸机构包括定位杆、滑动把手、固定杆、定向板,防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螺纹杆、第二转动把手、回弹板、传动杆、推动板、第二弹簧和防滑海绵,通过三个防晃机构,使毛坯振动后恢复原位,保证前段加工的准确性及加工和尺寸的精准度,设置三个固定机构,全方位的固定毛坯杆,保证其稳定的固定在主轴的中心。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床辅助机械技术领域,具体为主轴孔内防晃夹具。
背景技术
在现代企业中,数控机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控加工的工件也是多种多样,批量加工时会经常遇到加工毛坯较长的情况,装夹车削部分较短,主轴孔内毛坯悬伸较长,在高速车削时主轴孔内毛坯受离心力的作用,其尾端会产生剧烈晃动,导致前端加工产生误差,影响各类加工精度,如尺寸精度、形位公差、表面粗糙度均较难达到设计标准。特别是直径较大、长度较长、重量较沉的材料,影响更为明显,为此我们思考是否有应对方法来解决此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主轴孔内防晃夹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主轴孔内防晃夹具,包括内环,所述内环表面设置有三个防晃机构和三个固定机构,一个所述固定机构表面设置有两个拆卸机构和两个防滑机构,所述内环内部设置有毛坯,所述内环表面开设拨动孔;
三个所述防晃机构均匀设置在内环的表面,且每个防晃机构之间夹角成度,所述防晃机构包括滑动杆、受压板、防脱落板和第一弹簧,所述滑动杆穿过内环并滑动连接,且滑动杆一端在内环的内部并滑动杆另一端在内环的外部,所述受压板固定连接在滑动杆的一端,且受压板设置在内环的外部,所述防脱落板固定连接在滑动杆的另一端,且防脱落板设置在内环的内部,所述第一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受压板的表面,且第一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环的表面并第一弹簧套接在滑动杆的表面;
三个所述固定机构均匀设置在内环的表面,且每个固定机构之间夹角成度并一个固定机构在两个防晃机构之间,所述固定机构包括第一支架、螺母、第一螺纹杆和第一转动把手,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固定连接在内环的内壁,所述螺母固定连接在第一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第一螺纹杆与螺母螺纹连接,且第一螺纹杆的一端穿过内环并延伸至内环的外部,所述第一转动把手固定连接在第一螺纹杆的一端,且第一转动把手设置在内环的外部;
两个所述拆卸机构以第一螺纹杆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第一螺纹杆的两侧,且两个所述拆卸机构设置在内环的内部,所述拆卸机构包括定位杆、滑动把手、固定杆、定向板,所述螺母表面开设定位开孔,所述第一支架表面开设定位槽和滑动槽,所述定位杆在定位开孔和定位槽内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把手固定连接在定位杆的一端,所述固定杆在滑动槽内滑动连接,且固定杆贯穿第一支架并固定杆的两端设置在第一支架的两侧,所述定向板固定套接在固定杆的表面;
两个所述防滑机构以第一螺纹杆为对称轴对称设置在第一螺纹杆的两侧,且两个所述防滑机构设置在内环的外部,所述防滑机构包括第二支架、第二螺纹杆、第二转动把手、回弹板、传动杆、推动板、第二弹簧和防滑海绵,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在内环的表面,所述第二螺纹杆贯穿第二支架且两端设置在第二支架的两侧并第二螺纹杆与第二支架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转动把手固定连接在第二螺纹杆远离第一螺纹杆一端,所述回弹板活动套接在第二螺纹杆的表面,且回弹板设置在第二支架远离第一螺纹杆的一侧,所述传动杆一端固定连接在回弹板的表面,且传动杆的另一端穿过第二支架并延伸至第二支架的另一侧,所述推动板固定连接在传动杆的另一端,且推动板设置在第一螺纹杆和第二支架之间,所述第二弹簧一端固定连接在第二支架的表面,且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回弹板的侧面并第二弹簧套接在第二螺纹杆的表面,所述防滑海绵固定连接在推动板的侧面,且防滑海绵设置在第一螺纹杆与推动板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俊,未经杨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6903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焊实训考核专用操作台
- 下一篇:一种船用绳缆电动收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