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焊接实训辅助教学模型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70811.8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47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雷芳兵;张喜盈;杨培涛;倾学义;王杨;寇晓斌;马仲霖;郑冬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2 | 分类号: | G09B25/02 |
代理公司: |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专利中心 11028 | 代理人: | 刘佳音 |
地址: | 737103***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焊接 辅助 教学 模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焊接实训辅助教学模型,包括第一试板、第二试板,两块试板通过始焊端定位焊缝、终焊端定位焊缝焊接在一起,打底焊缝的长度为试件长度的4/5,打底焊缝与终焊端定位焊缝之间留有熔孔,打底焊缝的一部分覆盖有第一道填充焊缝,其长度为试件长度的3/5,第一道填充焊缝的一部分覆盖有第二道填充焊缝,其长度为试件1长度的2/5,第二道填充焊缝的一部分覆盖有盖面焊缝,其长度为试件长度的1/5。本实用新型的实训辅助教学模型有效解决了焊接实训教学中,学生对各焊道与试件坡口的空间位置和焊道与焊道之间的相对位置难以理解,掌握缓慢的难题,学生通过使用标准焊缝与自己的焊缝进行对比,能够迅速找出问题的所在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焊接实训辅助教学模型,主要应用于职业教育及焊接技能培训中实训(实际技能操作)教学领域。
背景技术
在焊接实训教学过程中,以往传统的做法是: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试件各焊道与坡口之间的空间位置、各焊道的相对位置以及表面成型。学生只能自己想象各焊道与坡口之间的空间位置、各焊道的相对位置以及表面成型。这种做法十分不直观,造成了学生对焊道与坡口之间的空间位置、相对位置以及表面成型理解较困难、实际操作训练时具体概念模糊,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焊工实训教学直观性不强、手段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焊接实训辅助教学模型。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焊接实训辅助教学模型,包括第一试板、第二试板,两块试板通过始焊端定位焊缝、终焊端定位焊缝焊接在一起,打底焊缝的长度为试件长度的4/5,打底焊缝与终焊端定位焊缝之间留有熔孔,打底焊缝的一部分覆盖有第一道填充焊缝,其长度为试件长度的3/5,第一道填充焊缝的一部分覆盖有第二道填充焊缝,其长度为试件1长度的2/5,第二道填充焊缝的一部分覆盖有盖面焊缝,其长度为试件长度的1/5。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打底焊缝的高度4mm,第一道填充焊缝的高度4mm,第二道填充焊缝的高度4mm,盖面焊缝10的高度3mm,打底焊缝高出试件背面1-2mm,盖面焊缝高出试件正面1-2mm。
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试板、第二试板的坡口(3)角度均为3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实训辅助教学模型有效解决了焊接实训教学中,学生对各焊道与试件坡口的空间位置和焊道与焊道之间的相对位置难以理解,掌握缓慢的难题,学生通过使用标准焊缝与自己的焊缝进行对比,迅速找出问题的所在点,不断提高实训教学效率和焊接质量,提升培训教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试板和第二试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焊接实训辅助教学模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焊接实训辅助教学模型,包括第一试板1、第二试板2,两块试板通过始焊端定位焊缝4、终焊端定位焊缝5焊接在一起,打底焊缝6的长度为试件长度的4/5,打底焊缝6与终焊端定位焊缝5之间留有熔孔7,打底焊缝6的一部分覆盖有第一道填充焊缝8,其长度为试件长度的3/5,第一道填充焊缝8的一部分覆盖有第二道填充焊缝9,其长度为试件1长度的2/5,第二道填充焊缝9的一部分覆盖有盖面焊缝10,其长度为试件长度的1/5;所述打底焊缝6的高度4mm,第一道填充焊缝8的高度4mm,第二道填充焊缝9的高度4mm,盖面焊缝10的高度3mm,打底焊缝6高出试件背面1-2mm,盖面焊缝10高出试件正面1-2mm;第一试板1、第二试板2的坡口3角度均为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708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