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纤传输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78672.3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57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冯田旺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意瑞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25 | 分类号: | H04B10/25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0 | 代理人: | 黄倩倩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纤 传输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包括:第一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第一交换芯片,用于确定目标电信号源地址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源地址及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及到达光口标识信息;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与第一交换芯片相连接,用于进行光电转换,根据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发送目标光信号;链路聚合组,用于在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第二光纤传输器之间传输目标光信号;第二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二双光口收发器,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光信号。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结合交换芯片以及链路聚合组传输数据,避免光纤出现错连、误连的情况,保证了业务数据的正常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纤传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纤传输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突飞猛进,人们对于数据、语音、图像等多媒体通信的需求日益旺盛,以太网宽带接入方式因此被提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但是传统的5类线电缆只能将以太网电信号传输100米,在传输距离和覆盖范围方面已不能适应实际网络环境的需要。与此同时,光纤通信以其信息容量大、保密性好、重量轻、体积小、无中继、传输距离长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光纤收发器正是利用了光纤这一高速传播介质很好的解决了以太网在传输方面的问题。
光纤收发器,是指一种将100米以内的以太双绞线电信号和长距离(100米以上)的光信号进行互换的以太网传输媒体转换器;在上述千兆以太网光纤收发器的基础上,为保护重要客户的业务,提出了一类增加光线路保护的GE收发器,即双光口GE收发器,它具有线路侧双光口,具备线路侧双路由保护功能,支持光口自动切换保护,双光口收发器的两个光口需要成对使用,但是在实际施工场景中,由于工程中光缆、路由之间的连接错综复杂,经常会出现错连的情况,即两个光口,在收和发两个方向,都形成了双向交叉,形成“鸳鸯纤”问题,此时,设备指示灯显示正常,但是客户业务却无法正常传输,且施工人员无法排查到,影响用户体验,因此,“鸳鸯纤”问题亟待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传输设备,以解决双光口收发器的两个光口,在收和发两个方向形成交叉,导致业务传输失败且运维人员无法排查到的问题。
根据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传输设备,包括: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一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所述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一交换芯片;第一交换芯片,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与所述第一交换芯片相连接,所述第一双光口收发器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将所述目标电信号转换为目标光信号,并根据所述出发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出发光口发送所述目标光信号;链路聚合组,其中包括一逻辑链路,与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相连接,用于在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之间传输所述目标光信号;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包括:第二双光口收发器,其上设置有多路光口,用于根据所述到达光口标识信息,在目标接收光口接收所述目标光信号。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一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还包括:第二以太电口物理层模块,用于获取目标电信号,并将所述目标电信号发送至第二交换芯片;第二交换芯片,用于接收并解析目标电信号,确定所述目标电信号的源地址信息以及目的地址信息,根据所述源地址信息确定出发光口标识信息,根据所述目的地址信息确定到达光口标识信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二实施方式中,所述链路聚合组的工作于负载分担模式。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三实施方式中,所述逻辑链路中包括多条链路,多条链路聚合为一逻辑链路。
结合第一方面,在第一方面第四实施方式中,该光纤传输设备还包括:显示屏,与所述第一光纤传输器以及所述第二光纤传输器相连接,用于显示所述目标光信号的出发光口标识信息以及到达光口标识信息。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意瑞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意瑞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7867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消防用无线传感烟雾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软包锂电池大模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