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超大规格低温设备的异形密封圈及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79352.X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9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马斌;张车宁;张尔卿;赖欢;陈万华;祝长江;聂旭涛;王元兴;邹大军;刘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J15/06 | 分类号: | F16J15/06;F16J1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4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超大 规格 低温 设备 异形 密封圈 密封 结构 | ||
本申请涉及一种超大规格低温设备的异形密封圈及密封结构,属于密封装置领域,包括密封圈本体,密封圈本体包括多个密封条,密封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部,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相适配,且两个密封条拼接时,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相互叠合设置,且密封圈本体外侧套设有用于使密封圈本体与设备内部部件紧抵的弹性件。本申请具有便于在密封圈收缩时保持密封圈的密封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密封装置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超大规格低温设备的异形密封圈及密封结构。
背景技术
密封圈作为一种常用机械零件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中,常应用于轴与孔之间的动态密封,主要起到防液体或气体泄漏的作用。现有技术生产的密封圈绝大多数都是由弹性体本体进行密封,密封力主要是由系统本身及密封圈唇体自身弹性提供的。随着密封圈的广泛使用,不同的应用领域对密封圈的要求也不同。
在现有的一种超大规格的方形设备中,需要在设备的内部部件和外部部件之间设置密封圈,保证设备的密封性,但是该设备是应用于低温环境中的,此时由于设备本身的伸缩性远小于密封圈本身材质(低温下一般采用聚四氟乙烯)的伸缩性,在低温下密封圈自身会发生较大程度的收缩,而设备收缩程度较小,如密封圈为整体结构,过大的收缩量将导致密封圈出现拉伸损坏,影响到设备整体的密封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便于在密封圈收缩时保持密封圈的密封性,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大规格低温设备的异形密封圈及密封结构。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超大规格低温设备的异形密封圈,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超大规格低温设备的异形密封圈,包括密封圈本体,所述密封圈本体包括多个密封条,所述密封条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密封部,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密封部,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相适配,且两个所述密封条拼接时,所述第一密封部与第二密封部相互叠合设置,且所述密封圈本体外侧套设有用于使密封圈本体与设备内部部件紧抵的弹性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安装该异形密封圈时,将多个密封条按照首尾拼接的方式安装到内部部件上,形成密封圈本体,且相邻的两个密封条的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相互叠合,再将弹性件安装至密封圈本体的外侧,利用弹性件可以保证密封圈本体与内部部件之间的密封性,而在密封条在低温时发生收缩时,相邻两个密封条的端部相互远离,使得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相互远离,此时由于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相互叠合,因此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处不会出现缝隙,如此便可以继续保持设备的密封性,同时也避免了发生密封圈本体收缩发生过度拉伸损坏的情况,使得该异形密封圈的使用更加方便安全。
优选的,所述第一密封部包括第一密封块,所述第一密封块与内部部件抵接的面为第一抵接面,所述第一抵接面上开设有第一密封凹槽,所述第一密封凹槽与第一密封块相邻于第一抵接面的面连通,所述第一密封块上位于第一密封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一密封凸起;
所述第二密封部包括第二密封块,所述第二密封块与内部部件抵接的面为第二抵接面,所述第二抵接面上开设有第二密封凹槽,所述第二密封凹槽与第二密封块相邻于第二抵接面的面连通,且所述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二密封凹槽的位置相错开,所述第二密封块位于第二密封凹槽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密封凸起;
两个所述密封条相拼接时,所述第一密封凸起插入至第二密封凹槽内,所述第二密封凸起插入至第一密封凹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拼接两个密封条时,使一个密封条第一密封块上的第一密封凸起插入至另一个密封条第二密封块上的第二密封凹槽内,并使另一个密封条第二密封块上的第二密封凸起插入至该密封条第一密封块上的第一密封凹槽内,如此便实现了两个密封条的连接,并且第一密封凹槽和第二密封凹槽是错开设置的,使得第一密封部和第二密封部是叠合的,在密封条发生收缩时,第一密封凸起会朝向第二密封凹槽外移动,第二密封凸起会朝向第一密封凹槽外移动,但是第一密封块和第二密封块不会出现缝隙,从而使得密封圈本体可以保持设备的密封性,且整个结构较为简单,更便于拼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密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7935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