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压加氢枪安全自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79504.6 | 申请日: | 2020-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223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雷磊;何春辉;王秋霞;刘庆洋;陈甲楠;周佳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9/02 | 分类号: | F16L29/02;F17C13/04;F17C13/00;F17C5/06;F17D5/00;F16K15/18;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陈望坡;黄春松 |
地址: |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翔***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加氢 安全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高压加氢枪安全自锁结构,在高压加氢枪的枪芯壳体上沿周向至少设置有一个径向安装孔,所有径向安装孔通过进气通路与加氢枪内的气体加注通道相连通,在每个径向安装孔中设置有一个自锁密封组件,每个自锁密封组件能沿对应径向安装孔移动接触枪头壳体内壁、并能与对应径向安装孔相接触密封,每个自锁密封组件包括:设置于对应径向安装孔中的密封销钉,在密封销钉的外壁上设置有一圈环形定位槽,在环形定位槽中沿密封销钉轴向依次嵌套有O形密封圈与开口垫圈,所述O形密封圈位于靠近枪芯壳体轴线一侧。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提高加氢枪工作状态下的使用安全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压加氢枪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高压加氢枪安全自锁结构。
背景技术
伴随着石油、天然气、煤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日益增加,其储量逐渐减少,终有一天必将枯竭,开发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世界各国争先研发的课题之一,清洁无污染的燃料电池的研发已势在必行。燃料电池是一种把燃料所具有的化学能直接转换成电能的化学装置,以燃料和氧气作为原料。如果以氢作为燃料,它的燃烧产物只有水,对环境无污染,而且能循环利用,是理想的二次能源。氢在整个地球环境中储量丰富,氢能作为一种高效、环保的清洁能源,它的开发利用已成为一种趋势。氢气是世界上已知密度最小的气体,极易逃逸,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氢气仍将储存在高压容器当中,在使用时也是通过加氢枪将高压气体从储氢站高压容器中转移到燃料电池储氢瓶内,在此过程中尤其需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目前市场上在用的加氢枪是与拉断阀、加氢机串联在一起,拉断阀位于加氢枪和加氢机之间,这种连接方式在拉断阀拉断时能及时密封住加氢机和连接加氢枪的软管内高压气体。
目前所使用的加氢枪的结构包括:枪头壳体,在枪头壳体的前端螺纹连接有枪头套筒,在枪头壳体的内腔中设置枪芯壳体,在枪芯壳体的内腔中从前至后依次设置有阀座套筒、枪芯,枪芯壳体的前端设置有爪片,枪芯壳体的后端与枪身组件相螺纹连接,在阀座套筒内设置有阀座,在阀座中穿设有一根阀芯顶针,在阀芯顶针与枪芯之间设置有第一弹簧,阀芯顶针在第一弹簧的弹力作用下始终具有向前移动至与阀座套筒相接触而截断气体加注通道的趋势,在枪头壳体的后端与枪身组件之间设置有一个压环,压环活动套在枪身组件外部并通过卡簧与枪头壳体相固定连接,在压环与枪芯壳体之间设置有第二弹簧,第二弹簧使压环及枪头壳体始终具有相对枪芯壳体向后移动、使爪片松开加氢口的趋势,在压环的后端设置有一个推环,推环能与枪身组件配合推动压环及枪头壳体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向前移动、使爪片夹紧加氢口。
使用时,当加氢枪枪头与燃料电池汽车上的加氢口正确连接时,推动位于枪身组件上的手柄,通过杠杆原理使得推环受到一个沿着加氢枪枪头轴线方向的力,在该力的推动下,推环、压环、枪头壳体、枪头套筒会克服第二弹簧的弹力相对枪芯壳体一起向前移动,在枪头套筒向前移动的过程中,枪头套筒内腔中的环形台阶会作用于爪片的一段斜面上,从而使爪片一起向内收拢闭合而抓紧加氢口,同时阀芯顶针会被加氢口反向推动而克服第一弹簧的弹力向后移动,使阀芯顶针脱离阀座套筒而打开气体加注通道,此时加氢枪反馈给加氢机一个正确连接加氢口的信号,由加氢机控制开始经加氢枪的气体加注通道向加氢口通入高压气体;在加氢机通过加氢枪的气体加注通道向加氢口加注高压氢气的过程中,由于第二弹簧始终处于压缩状态,其伸长的趋势使得枪头壳体与枪芯壳体具有相对运动的趋势,如在加注气体的高压状态下,枪头壳体相对枪芯壳体向后移动时,会导致爪片松开加氢口,造成加氢机与加氢口分离,从而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由此可见,提高加氢枪自身的安全性设计同样显得尤为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提高加氢枪使用安全性的高压加氢枪安全自锁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敬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张家港氢云新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7950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