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2071.X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9878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顾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5/16 | 分类号: | B66B5/16;B66B5/00;B66B1/3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汇诚永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0 | 代理人: | 张欢勇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梯 意外 移动 监测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监测系统,当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时,可实现轿厢门提前自动开门,其包括控制器、安装于轿厢上的门区位置检测元件、开关模块,门区位置检测元件、开关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门区位置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轿厢的意外移动,轿厢门通过电梯门驱动装置驱动,开关模块与电梯门驱动装置电连接,开关模块包括安全制动开关单元,安全制动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KM4、开关Y5,开关Y5一端与电梯门驱动装置电连接,开关Y5另一端与继电器KM4串联连接,开关模块还包括门锁粘连检测模块,开关模块与门锁粘连检测模块电连接,门锁粘连检测模块与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梯门锁的开关状况,门锁开关模块包括轿门锁开关、厅门锁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进步,电梯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而伴随着电梯的普及,安全问题也一直引人注目,尤其近些年来经常会发生电梯轿厢无指令运动等安全隐患,为防止电梯轿厢无指令运动这种安全隐患的出现,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第一号修改单新增“电梯应具有防止该移动或使移动停止装置”,即轿厢意外移动保护装置,也称UCMP,该装置主要用于驱动主机或驱动控制系统任何单一元件失效引起轿厢离开层站的意外移动,悬挂绳、链条和曳引轮、滚筒、链轮的失效除外。但现有技术中用于轿厢意外移动的监测系统结构复杂,尤其在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时,存在电梯门无法提前开启等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监测系统,其结构简单,当轿厢发生意外移动时,可实现轿厢门提前自动开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梯轿厢意外移动监测系统,其包括控制器、安装于轿厢上的门区位置检测元件、开关模块,所述门区位置检测元件、开关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所述门区位置检测元件用于检测轿厢的意外移动,所述轿厢门通过电梯门驱动装置驱动,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电梯门驱动装置电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安全制动开关单元,所述安全制动开关单元包括继电器KM4、开关Y5,所述开关Y5一端与所述电梯门驱动装置电连接,所述开关Y5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KM4串联连接;
所述开关模块还包括门锁粘连检测模块,所述开关模块与门锁粘连检测模块电连接,所述门锁粘连检测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用于检测电梯门锁的开关状况,所述门锁开关模块包括轿门锁开关、厅门锁开关,所述门锁粘连检测模块通过所述轿门锁开关、厅门锁开关与所述继电器KM4电连接。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所述安全制动开关单元还包括继电器KM1、继电器KM2、继电器KM3、开关FL1、开关FL2,所述开关FL1的一端与所述继电器KM1、继电器KM2依次串联,所述开关FL1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X1管脚连接,所述开关FL2一端与所述继电器KM3、继电器KM1依次串联,所述开关FL2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X1管脚连接;所述继电器KM1为电源总开关,所述继电器KM1的开关侧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电源管脚连接,所述继电器KM1的开关侧另一端分别与所述继电器KM2、KM3、KM4电连接;
所述轿门锁开关包括前轿门锁开关GS1、后轿门锁开关GS2,所述厅门锁开关包括前厅门锁开关DS1、后厅门锁开关DS2;所述前轿门锁开关GS1、前厅门锁开关DS1的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X26管脚连接,所述前轿门锁开关GS1另一端与所述继电器KM2、KM3、KM4依次串联,所述前厅门锁开关DS1另一端分别与所述后厅门锁开关DS2、继电器KM2开关侧一端、继电器KM4开关侧另一端连接,所述继电器KM2开关侧另一端依次与所述继电器KM4、继电器KM3的开关侧一端连接,所述后厅门锁开关DS2的另一端分别与后轿门锁开关GS2一端、控制器的X28管脚连接,所述后轿门锁开关GS2另一端与所述控制器的X27管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亿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20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实训平台
- 下一篇:一种耐折加强型吸塑包装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