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爆组合阀、顶盖及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5743.2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134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发明(设计)人: | 邓江南;姜斌;江柯成;刘晨南;杨秋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342 | 分类号: | H01M50/342;H01M50/383;H01M10/0525;H01M10/5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潘俊达;郭宝煊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爆 组合 顶盖 电池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组合阀、顶盖及电池,包括防爆腔(1),设置有通孔(11);外防爆片(2),设置在所述通孔(11)的上方;内防爆片(3),设置在所述通孔(11)的下方;所述防爆腔(1)、所述外防爆片(2)和所述内防爆片(3)形成用于容纳防爆材料的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里容纳有防爆材料,所述内防爆片(3)在设定条件下破裂,向电池内释放防爆材料。本实用新型能够减缓电池内部的热失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爆组合阀、顶盖及电池。
背景技术
如今,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绿色、高效二次电池。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二次电池,具有能量密度和功率密度大、工作电压高、重量轻、体积小、循环寿命长、安全性好、绿色环保等优点,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大型贮能、电动交通动力电源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的动力电池中,电池如果被滥用或错误使用,内部很可能产生气体、大量热或其他物质时,甚至有可能发生爆炸,此外,在电池发生异常前,如果电池过充电、放电、短路、高温、针刺等等时,内部压力逐渐增大,电池如果没有立即减缓或终止该过程的恶化,电池很有可能发生喷火或爆炸,并往外传递大量热,即发生热失控。因此,现有顶盖使用防爆阀结构。
现有防爆阀存在以下缺陷:采用单层膜结构,防爆结构比较简单且功能单一,只有一个膜覆盖在预留的孔上;只能单向排气,无法减缓或杜绝热失控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爆组合阀,能够减缓电池内部的热失控,提高电池的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爆组合阀,包括防爆腔,设置有通孔;外防爆片,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上方;内防爆片,设置在所述通孔的下方;所述防爆腔、所述外防爆片和所述内防爆片形成用于容纳防爆材料的封闭空间,所述封闭空间里容纳有防爆材料,所述内防爆片在设定条件下破裂,向电池内释放防爆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内防爆片设有至少一个破裂区,所述破裂区在设定温度和/或压力下破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所述破裂区的厚度比所述内防爆片的其它部分厚度薄,使所述内防爆片在达到设定温度和/或压力下所述破裂区破裂。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所述防爆腔内设有冲破结构,所述冲破结构能够在设定温度和/或压力下刺破所述内防爆片。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冲破结构包括固定架和至少一个冲刀/冲针,所述固定架安装在防爆腔内/与防爆腔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架为框架,所述框架包括横杆、纵杆及外框,至少一个所述冲刀设置在所述横杆、所述纵杆或所述横杆与所述纵杆交叉处,所述冲刀设置在所述横杆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固定架为支撑梁,至少一个所述冲刀设置在所述支撑梁,所述冲刀设置在所述支撑梁的中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当所述内防爆片和所述外防爆片的材质相同,所述内防爆片的厚度小于所述外防爆片的厚度,所述内防爆片的厚度和所述外防爆片的厚度均为0.01mm-0.5mm;当所述内防爆片和所述外防爆片的材质不相同,所述内防爆片的抗拉强度小于所述外防爆片的抗拉强度。
作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防爆组合阀的一种改进,所述外防爆片的顶面设置有外保护片,和/或所述内防爆片的底面设置有内保护片,所述内保护片的覆盖的面积大于或等于所述内防爆片的覆盖的面积,所述外保护片面积等于所述外防爆片的覆盖的面积,所述内保护片和所述外保护片的材质为塑胶材料,所述内保护片和所述外保护片的厚度是0.01mm-2.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塔菲尔动力系统有限公司;江苏塔菲尔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东莞塔菲尔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574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