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6932.1 | 申请日: | 2020-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45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刘俞佟;李庆港;石福义;冯少凯;段涛;徐勇;邱勇;徐凌晓;孙杰;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4B5/32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季辰玲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国***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墙 两侧 结构 提前 贯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包括设于土层上方的底板以及中隔墙,所述中隔墙将所述底板上方分割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内设有一层或多层在先浇筑楼板以及支撑于所述在先浇筑楼板底部的在先浇筑主梁,所述中隔墙上设有与所述在先浇筑主梁对应的多个贯穿孔,所述第二区内设有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与对应的所述在先浇筑主梁连接的在后浇筑主梁。本实用新型通过提前贯通中隔墙两侧的主梁结构形成支撑结构,从而减少安装及拆除临时构造柱及换撑的人工以及时间消耗,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深基坑地下结构施工进度,有利基坑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
背景技术
在一些地下结构的施工过程中,位于中隔墙两侧的地下结构需要进行接驳。中隔墙拆除后,地下结构接驳前,会形成悬挑结构,按照常规做法,需要在悬挑结构下设置临时构造柱,后期临时构造柱仍需要拆除。在地下结构浇筑过程中,若要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换撑的话,需另外设置换撑梁,后期换撑梁与其邻近换撑带都需要拆除,因此施工过程耗时、耗人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加快深基坑地下结构施工进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包括设于土层上方的底板以及中隔墙,所述中隔墙将所述底板上方分割为第一区和第二区,所述第一区内设有一层或多层在先浇筑楼板以及支撑于所述在先浇筑楼板底部的在先浇筑主梁,所述中隔墙上设有与所述在先浇筑主梁对应的多个贯穿孔,所述第二区内设有穿过所述贯穿孔并与对应的所述在先浇筑主梁连接的在后浇筑主梁。
可选地,所述在先浇筑楼板之间以及所述底板与位于底层的所述在先浇筑楼板之间连接有结构柱和临时支撑柱,所述临时支撑柱靠近所述中隔墙设置。
可选地,所述中隔墙包括竖向设置的多个中隔桩,所述贯穿孔设于一个或多个所述中隔桩上。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内设有横向支撑于所述中隔墙上的临时支撑梁。
可选地,所述在先浇筑主梁靠近所述中隔墙的一端设有延出筋,所述在后浇筑主梁包括与所述延出筋连接的主梁钢筋结构。
可选地,所述在后浇筑主梁位于所述第二区内的上方设有在后浇筑楼板,所述在后浇筑楼板的下表面设有次梁,靠近所述中隔墙的所述次梁与所述中隔墙的距离为150mm~300mm。
可选地,所述第二区内的所述底板上设有支撑于所述在后浇筑主梁下方的满堂架。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提前贯通中隔墙两侧的主梁结构形成支撑结构,从而减少安装及拆除临时构造柱及换撑的人工以及时间消耗,降低施工成本,加快深基坑地下结构施工进度,有利基坑安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中的次梁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中隔墙两侧新老结构主梁的提前贯通结构的局部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693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马桶盖
- 下一篇:一种具有多通道自动计数码垛的铝箔容器生产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