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8901.X | 申请日: | 2020-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879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敖曼;关义新;马驷骢;李波;宋立伟;解宏图;杨青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B49/06 | 分类号: | A01B49/06;A01B49/02;A01B49/04;A01B51/04;A01B76/00;A01D82/00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文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23210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130000 吉林省长春市高新***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秸秆 覆盖 还田 条带 整机 | ||
1.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所述条带耕整机包括主机架(1)、动力传动机构(4)、旋耕机构(5)、减速器(9)、深松钩(10)、万向节(11)和传动轴(12),深松钩(10)固装在主机架(1)的中部下方,旋耕机构(5)设置在深松钩(10)的后面,旋耕机构(5)与动力传动机构(4)传动连接,动力传动机构(4)的输入端通过万向节(11)与传动轴(12)连接,传动轴(12)的输入端通过万向节(11)与减速器(9)的纵向输出轴(91)连接,减速器(9)固装在主机架(1)上;
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带耕整机还包括秸秆覆盖还田机构(2)、正反绞龙(3)、挡土板(7)、压地花辊(8)、第一链轮(13)、第二链轮(14)、主动链轮(15)、主动轴(16)、第一轴承(17)、第二轴承(18)、被动链轮(19)和两个限深地轮机构(6),
秸秆覆盖还田机构(2)和正反绞龙(3)前后布置在减速器(9)与深松钩(10)之间,秸秆覆盖还田机构(2)和绞龙(3)均位于主机架(1)下方,秸秆覆盖还田机构(2)包括还田轴(21)、还田刀(22)和还田轴承座(23),还田轴(21)的两端分别支撑在还田轴承座(23)中,还田轴承座(23)固装在主机架(1)上,还田刀(22)固装在还田轴(21)上;
正反绞龙(3)包括绞龙轴(31)、右螺旋片(32)、左螺旋片(33)和绞龙轴承座(34),绞龙轴(31)的两端分别支撑在绞龙轴承座(34)中,绞龙轴承座(34)安装在主机架(1)上,绞龙轴(31)以传动轴(12)为中心分为右端和左端,右螺旋片(32)固装在绞龙轴(31)的右端上、左螺旋片(33)固装在绞龙轴(31)的左端上;
还田轴(21)上安装有第一链轮(13)和第二链轮(14),第一链轮(13)通过链条与主动链轮(15)连接,主动链轮(15)安装在主动轴(16)的输出端上,主动轴(16)的一端通过第一轴承(17)支撑在主机架(1)上,主动轴(16)的另一端通过第二轴承(18)支撑在减速器(9)的壳体上,主动轴(16)的输入端与减速器(9)的横向输出轴(92)连接,第二链轮(14)通过链条与被动链轮(19)连接,被动链轮(19)安装在绞龙轴(31)上;
两个限深地轮机构(6)位于旋耕机构(5)的后面且对称设置在主机架(1)的两外侧,两个限深地轮机构(6)与主机架(1)连接,挡土板(7)设置在限深地轮机构(6)的后面,且挡土板(7)的上端铰接在主机架(1)上,压地花辊(8)设置在挡土板(7)的后面,压地花辊(8)的两端分别通过支架(83)与主机架(1)铰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限深地轮机构(6)包括固定板(61)、调节板(62)、地轮轴(63)、限深地轮(64)和两个地轮轴承(65),固定板(61)上设置有数个竖向调节孔(611),固定板(61)与主机架(1)固定连接,调节板(62)与固定板(61)通过连接元件连接,且地轮轴(63)与调节板(62)铰接,限深地轮(64)通过两个地轮轴承(65)与地轮轴(63)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地花辊(8)包括花辊轴(81)、两个圆盘(82)、两根支架(83)和数根压辊(84),圆盘(82)沿圆周表面均布设置有数个半圆形凹槽(822),两个圆盘(82)分别固装在花辊轴(81)的两端,每个半圆形凹槽(822)中设置一个压辊(84),两根支架(83)分别设置在花辊轴(81)的两端,且支架(83)的一端与花辊轴(81)铰接,支架(83)的另一端与主机架(1)铰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秸秆覆盖还田条带耕整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反绞龙(3)还包括两个风扇(35),两个风扇(35)位于主机架(1)内且分别安装在绞龙轴(31)的两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890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市政工程用临时警示标识装置
- 下一篇:一种节能防火幕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