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止汽车衬套内部橡胶相互摩擦异响的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89904.5 | 申请日: | 2020-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89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梁天福;李沛然;赵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7/04 | 分类号: | B60G7/04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谭小容 |
地址: | 401122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止 汽车 衬套 内部 橡胶 相互 摩擦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止汽车衬套内部橡胶相互摩擦异响的结构,所述汽车衬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装的内衬套、橡胶套和外衬套,内衬套的两端均高于外衬套的两端;所述橡胶套上相对设置有一对贯通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呈弧形并带有两个大端头,所述缓冲槽除两个大端头外,沿着整个弧形槽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锯齿,橡胶套通过硫化的方式固定在内衬套和外衬套之间。在缓冲槽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锯齿,当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锯齿状的橡胶先接触,其接触产生的应力小于无锯齿状的衬套而言,能减少衬套内部橡胶摩擦的异响风险,从而提升汽车的NVH性能,带给用户愉悦的驾乘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止汽车衬套内部橡胶相互摩擦异响的结构。
背景技术
汽车悬架系统作为整车不可缺少的部分,将车轮与车身连接。为了是汽车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和乘坐舒适性,在汽车悬架系统的连接位置上使用了大量橡胶件,如减震器与车身的连接、悬架杆与转向节的连接、悬架杆与车身的连接等。这些橡胶件对于整车的减震、降噪和悬架性能有着很大的影响。
为保证连接强度,橡胶件不单独存在,通常是设置在衬套内。现有技术中,衬套由内衬套、橡胶套和外衬套组成,为了提高减震效果,在橡胶套上设置有贯通的缓冲槽。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缓冲槽的相对侧壁直接接触,由于缓冲槽的表面光滑,在接触时易产生相对运动,从而导致摩擦异响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拟提供一种防止汽车衬套内部橡胶相互摩擦异响的结构,能防止缓冲槽表面直接接触从而产生摩擦异响。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防止汽车衬套内部橡胶相互摩擦异响的结构,所述汽车衬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装的内衬套、橡胶套和外衬套,内衬套的两端均高于外衬套的两端;所述橡胶套上相对设置有一对贯通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呈弧形并带有两个大端头,所述缓冲槽除两个大端头外,沿着整个弧形槽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锯齿,橡胶套通过硫化的方式固定在内衬套和外衬套之间。
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所述内衬套两端面均设置有滚齿。通常内衬套采用钢质衬套,而与汽车衬套相连接的支架采用铝合金,同时支架与汽车衬套通过螺栓连接,在螺栓拧紧时,由于拧紧的预紧力使支架发生变形与内衬套上设置的滚齿咬合,能增加支架与内衬套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防止摩擦异响的出现。
进一步优选为,所述橡胶套外侧两端与外衬套两端齐平,橡胶套内侧两端与内衬套两端齐平,中间圆滑过渡,使内衬套外也设置有橡胶,防止出现应力集中的状态。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在缓冲槽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锯齿,当汽车在颠簸路面上行驶时,锯齿状的橡胶先接触,其接触产生的应力小于无锯齿状的衬套而言,能减少衬套内部橡胶摩擦的异响风险,从而提升汽车的NVH性能,带给用户愉悦的驾乘感;
(2)橡胶套与内衬套、外衬套均采用硫化的方式固定,能防止橡胶套与内衬套、外衬套松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防止汽车衬套内部橡胶相互摩擦异响的结构,汽车衬套包括从内到外依次套装的内衬套1、橡胶套2和外衬套3,内衬套1的两端均高于外衬套3的两端。
橡胶套2上相对设置有一对贯通的缓冲槽2a,缓冲槽2a呈弧形并带有两个大端头,缓冲槽2a除两个大端头外,沿着整个弧形槽的相对侧壁上设置有锯齿,橡胶套2通过硫化的方式固定在内衬套1和外衬套3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899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用升降式行李架
- 下一篇:连轧钢管吹附抗氧化剂用旋转托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