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航空器顶升气囊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91236.X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9239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赵梦梦;刘景富;朱志磊;王亚萍;易荣;周胜;朱飞雷;李善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3/35 | 分类号: | B66F3/35;B66F3/25;B29D22/02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华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5112 | 代理人: | 陆梦云 |
地址: | 541004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器 气囊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航空器顶升气囊,包括气囊本体,其特征是:所述气囊本体由气囊角、气囊边、气囊把手和充气阀构成,气囊角相近的两弧形边相互搭接,气囊角的直边与气囊边的长边搭接,在搭接处内外贴接贴条以固定,并固定安装充气阀,气囊把手通过气囊把手底座固定贴接在气囊上。该顶升气囊适用于不同机型的飞机,让救援人员和机务人员更好的进行抢救及维修工作。该顶升气囊最大作用在于可保证在救援时避免航空器机体二次损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航空器顶升系统配套的顶升气囊,具体是一种航空器顶升气囊。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航空器的顶升救援设备有液压救援千斤和吊装设备。其中:
液压救援千斤顶顶升安全可靠,适用于垂直顶升,但初始高度过高,只能顶升航空器预制的预升点,而且不能弥补顶升过程中航空器顶升点由于姿态变化而产生的横向位移;
吊装设备救援初始高度低,可以顶升航空器本体的任意可顶升位置,弥补顶升过程中航空器顶升点由于姿态变化产生的横向位移,但只可顶升航空器本体的有限部位,而且使用时必须配备重型起重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航空器顶升气囊及其制作方法,该顶升气囊可以保证在救援时避免航空器机体二次损伤,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航空器顶升气囊,包括气囊本体,与现有技术不同的是:所述气囊本体由气囊角、气囊边、气囊把手和充气阀构成,气囊角相近的两弧形边相互搭接,气囊角的直边与气囊边的长边搭接,在搭接处内外贴接贴条以固定,并固定安装充气阀,气囊把手通过气囊把手底座固定贴接在气囊上。
所述充气阀为直径63mm,高度51mm,压力15psi的POM阀。
所述气囊把手为直径16mm的高空安全绳,直径16mm。
所述贴条宽度为5-8cm;纯胶条宽度为8-14cm。
所述成型过程中,所有贴条的搭接宽度均为40mm±2mm。
本实用新型制作的顶升气囊适用于不同机型的飞机,让救援人员和机务人员更好的进行抢救及维修工作。该航空器顶升气囊最大作用在于可保证在救援时避免航空器机体二次损伤,实用性强,操作方便,省时省力,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的气囊角片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的气囊边片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的贴条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的气囊边片搭接成型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的气囊角片和气囊边片搭接成型示意图;
图6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的气囊把手底座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的气囊把手成型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顶升气囊示意图。
图中:1气囊角片、2气囊边片、3贴条、4气囊把手底座、5气囊把手、6充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实施例
一种航空器顶升气囊,由气囊角,气囊边,贴条,气囊把手底座,气囊把手,充气阀等组成,其中:
1)将气囊角片1的直边搭接在气囊边片2的第二长边上,待胶粘剂干燥后车缝3道缝纫线,共车缝8个;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化工集团曙光橡胶工业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9123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相色谱仪
- 下一篇:一种多营养模式培养微藻的管道式光生物反应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