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2993420.8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0798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卢才义;陈越猛;张新龙;张煊浩;林志嵩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华枫 |
地址: | 312399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正交 电极 脉冲 电场 消融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消融导管用于产生脉冲电场以进行心律失常治疗,消融导管包括:管体和正交电极,正交电极设于管体的自由端,正交电极包括多对用于产生作用于靶细胞的脉冲电场的电极对。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通过在管体的自由端设置多对正交电极,可以调整放射的脉冲电场能量沿着心肌细胞和心肌束的长轴方向定向发放能量,产生最佳的不可逆电穿孔效应,降低了消耗效率。而且,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脉冲电场,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背景技术
采用脉冲电场能量对心肌细胞膜造成不可逆穿孔,可以在保持细胞和组织基本构架的情况下,使心肌细胞丧失电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心律失常的目的。目前进行的动物实验和初步临床试验都是采用传统的射频消融导管来输送和发放脉冲电场,从而完成对靶组织部位细胞膜的不可逆性穿孔治疗。
上述技术手段存在如下缺点:
1)当采用传统射频导管的头端柱状电极和近端环状电极的组合方式发放脉冲电场能量时,电场能量将沿着柱状电极呈同心圆方式向四周传播和衰减,不能完全沿着心肌细胞和心肌束的长轴方向定向发放能量,降低了消融效率。
2)在同一部位反复发放脉冲电场消融时,每次都是重复同样的消融模式、范围和顺序,不利于造成均质性消融效果。
3)当采用传统射频导管的头端柱状电极和近端环状电极的组合方式来进行靶点的标测定位时,所记录的双极电位不能动的传导方向,互为180度的所有激动都将记录出同样的双极电图,不利于精细标测靶组织部位的激动传导方向,降低了标测效率和精度。
4)不能以单极和双极电极矩阵进行局部超高密度标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消融导管治疗效果,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所述消融导管用于产生脉冲电场以进行心律失常治疗,所述消融导管包括:
管体;
正交电极,所述正交电极设于所述管体的自由端,所述正交电极包括多对用于产生作用于靶细胞的脉冲电场的电极对。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正交电极脉冲电场消融导管,通过在管体的自由端设置多对正交电极,可以调整放射的脉冲电场能量沿着心肌细胞和心肌束的长轴方向定向发放能量,产生最佳的不可逆电穿孔效应,降低了消耗效率。而且,可以提供多样化的脉冲电场,从而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正交电极包括第一电极对和第二电极对,所述第一电极对包括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对包括沿所述管体的径向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三电极和第四电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三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沿所述管体的周向方向均匀间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及所述第四电极的大小和形状均相同。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以所述第四电极的横截面均为扇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电极对的脉冲电极之间均设有绝缘填充物。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体的靠近所述正交电极的一端设有多个参考电极,多个所述参考电极沿所述管体的轴向方向与多对所述电极对的脉冲电极一一对应设置。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参考电极距离对应的所述脉冲电极的距离不小于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绍兴梅奥心磁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299342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