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增强现实设备及其导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01116.7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34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刘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27/01 | 分类号: | G02B27/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施敬勃 |
地址: | 214029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增强 现实 设备 及其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增强现实设备及其导光结构,该导光结构包括至少一个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段和第二导光段,所述第一导光段与第二导光段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段将进入的光线导向所述第二导光段;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面用于接收自所述第一导光段导入第二导光段的光线并向所述第二导光面反射;所述第二导光面用于向所述第二导光段的外部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面的光线。上述方案能够解决目前的导光结构存在的周向尺寸较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学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增强现实设备及其导光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增强现实设备通常包括有光源模组(例如为LED),并基于光源模组来实现背光显示、状态指示等功能。随着用户对轻薄性外观的追求,增强现实设备通常选择侧光式导光柱,也即光源模组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柱的侧面入射,在导光柱内被导光后再由边缘出射。
为了保证光线经过足够距离的混光处理,以使得出射光线亮度均匀,通常需要拓展导光柱的周向尺寸(通常是宽度尺寸),这就要求增强现实设备提供更大的安装空间,无疑会影响增强现实设备的外观特性,在紧凑性设备上甚至难以实现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光源模组的侧光式导光结构及增强现实设备,以解决目前的导光结构存在的周向尺寸较大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增强现实设备的导光结构,所述导光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光件,所述第一导光件包括第一导光段和第二导光段,所述第一导光段与第二导光段连接,所述第一导光段将进入的光线导向所述第二导光段;
所述导光结构还包括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所述第一导光面用于接收自所述第一导光段导入所述第二导光段的光线并向所述第二导光面反射;所述第二导光面用于向所述第二导光段的外部反射来自所述第一导光面的光线。
另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增强现实设备,其包括前述的导光结构。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能够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导光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导光件,第一导光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导光段和第二导光段,第一导光段将进入的光线导入到第二导光段中;同时,导光结构还包括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第一导光面用于接收自第一导光段导入第二导光段的光线并向第二导光面反射,第二导光面用于向第二导光段的外部反射来自第一导光面的光线,如此就实现导光结构对光线的导光作用。
如此设置下,导光结构通过第一导光面和第二导光面对光线进行了多次反射,无疑能够在不拓展导光结构的周向尺寸的前提下增加导光结构内部的混光处理行程,以确保出射光线的亮度保持均匀。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导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导光结构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第一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导光结构的导光原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光源模组、110-线路板、120-发光体、
200-第一导光件、210-第一导光段、211-入光部、212-第三表面、213-第四表面、214-避让区、220-第二导光段、221-出光部、222-第二表面、223-第一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闪耀现实(无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011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