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冠心病无创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01896.5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1114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刘加宝;章文娟;王连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145;A61B5/28;A61H9/00 |
代理公司: | 滁州创科维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67 | 代理人: | 王豫川 |
地址: | 21002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冠心病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冠心病无创治疗仪,包括佩戴于患者四肢的袖带、夹持于患者手指和脚趾上的脉氧夹以及黏贴于患者胸前的五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还包括终端机以及用于将袖带、脉氧夹以及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与终端机进行数据连接的连接件。该实用新型提供的冠心病无创治疗仪,不但能够对冠心病患者进行无创治疗,而且其具备的四肢血压检测功能还可以对临床上导致肢体血压不对症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狭窄等疾病具有筛查作用,并且,增加储存单元,便于袖带、脉氧夹、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以及连接件的存放和收纳,避免由于检测端设备过多以及连接线过多而造成混乱缺失,影响正常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冠心病无创治疗仪。
背景技术
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全身动脉血管的狭窄,严重发展会导致组织器官缺血,引起冠心病、脑梗死等心脑血管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在临床上观察到冠状动脉慢闭塞病人大多没有发生心肌梗塞,进一步研究发现是由于慢性闭塞过程中心肌慢性缺氧,引起心肌组织大量侧支循环血管生成,继而给缺血心肌供应血氧,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并且大量的动物实验也发现,冠心病模型鼠,四肢间断缺血对心肌缺血部位的侧支血管生成有帮助,其机制是由于间断缺血后缺血组织会生成例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miRNA、外泌体等大量有益物质,这些有益物质随血流转移到缺血心肌周边,会促进缺血心肌的毛细血管生成,减轻冠心病引起的心肌缺血症状。而临床上目前尚没有能够通过进行四肢间断缺血对冠心病、脑血管病人进行无创治疗的仪器。此外,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狭窄会引起患者顽固性高血压、器官组织灌注不足,严重危害病人的健康,而检测四肢血压不对称是这类疾病筛查的有力工具。目前临床上尚无一款通过四肢间断缺血融合四肢血压、指脉氧及心电监护的治疗冠心病的无创治疗仪器。通过不同患者四肢血压检测数值,个性化设置袖带缺血充气压力数值,通过程序化设定控制袖带充气-放气时间,达到四肢间断缺血的治疗目的,期待被很好的解决!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冠心病无创治疗仪,通过带有心电监护功能及四肢末端指脉氧/趾脉氧监测功能,能实时监控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心电活动及血氧饱和度,为患者保驾护航。同时,四肢血压检测功能,对临床上导致四肢血压不对症的多发性大动脉炎、先天性血管狭窄等疾病具有筛查作用。
技术方案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冠心病无创治疗仪,包括佩戴于患者四肢的袖带、夹持于患者手指和脚趾上的脉氧夹以及黏贴于患者胸前的五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还包括终端机以及用于将所述袖带、所述脉氧夹以及所述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与所述终端机进行数据连接的连接件,所述终端机的背面设有三联式连接部,所述三联式连接部的内侧设有储物单元,所述储物单元被装配用于存放所述连接件、所述袖带、所述脉氧夹以及所述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接于所述三联式连接部上设置的端口内。
作为优选,所述终端机的正面根据功能可以划分为封盖、心电监护操作面板以及脉氧检测操作面板;
所述封盖被装配用于控制并获取四个所述袖带采集的数据;
所述心电监护操作面板被装配用于控制并获取五个所述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采集的数据;
所述脉氧检测操作面板被装配用于控制并获取四个所述脉氧夹。采集的数据。
作为优选,所述封盖、心电监护操作面板以及脉氧检测操作面板上均设有显示屏以及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的数量与所述袖带、所述脉氧夹以及所述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的数量相一致,还包括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被活动装配用于以下两种工位活动设置:工位一,对所述袖带、所述脉氧夹以及所述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传递的电流信号转化为数据信息,并由三个所述显示屏分别进行显示;工位二,对所述控制按钮发出的指令进行分析,并驱使所述袖带、所述脉氧夹以及所述导联心电监护电极贴片进行数据采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未经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0189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模块化有序加液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吸收芯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