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06163.0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019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杭菲璐;吕垚;郭威;陈何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H05K7/20 |
代理公司: | 昆明润勤同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3205 | 代理人: | 付石健 |
地址: | 650000***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技术 控制 数据 安全 传输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数据传输组件,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换气孔,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换气孔的表面均设置有防尘网,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底面位于数据传输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导热板,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左侧位于数据传输组件左侧表面设置有导热柱,所述设备主体的前端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设备主体的下端表面的四周设置有防滑垫脚。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具备较好的防尘、除尘效果,避免灰尘堆积影响设备的使用,同时具有散热效果好的优点,提高设备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传输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
背景技术
网闸技术是一种阻断具有攻击可能的潜在网络连接,保障内网和保护主机安全的技术,随着科技发展,数据安全尤为重要,为了数据的安全传输,通常会将网闸技术与数据传输设备结合,然而现有的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存在透气孔和散热孔容易进入灰尘,灰尘积聚吸附在设备内部组件上,容易造成组件损伤影响了设备的使用的问题,同时存在设备的散热效果不佳的情况,为此,我们提出一种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网闸技术控制数据安全传输的设备,包括设备主体,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数据传输组件,所述设备主体的右侧表面设置有换气孔,所述设备主体的左侧表面设置有散热孔,所述散热孔与换气孔的表面均设置有防尘网,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底面位于数据传输组件的下端设置有导热板,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左侧位于数据传输组件左侧表面设置有导热柱,所述设备主体的前端表面设置有控制面板,所述设备主体的下端表面的四周设置有防滑垫脚。
优选的,所述防尘网与设备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右侧设置有吸尘板,所述吸尘板与设备主体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吸尘板的上端与下端与设备主体连接处均设置有滑块,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右侧表面上下端与吸尘板连接处设置有凹槽,所述吸尘板的表面设置有通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灰尘的清除。
优选的,所述凹槽嵌于设备主体的右侧内部,所述凹槽与设备主体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滑块位于滑槽内部,所述滑块与滑槽之间为滑动连接,所述滑块与吸尘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吸尘板的表面和内部均附有吸附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吸尘板的更换。
优选的,所述设备主体的内部位于导热柱的左侧设置有散热板,所述散热板与设备主体以及导热柱之间均为活动连接,所述散热板的表面位于导热柱之间设置有排热孔,所述排热孔贯穿散热板,且与散热板之间为固定连接,所述导热板与数据传输组件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导热柱和排热孔的数量均为若干组,所述导热柱与排热孔均呈阵列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热量的传导。
优选的,所述散热板的左侧位于设备主体的内部设置有排风扇,所述排风扇与散热板之间为活动连接,所述散热孔贯穿设备主体的左侧延伸至内部位于排风扇的左侧端口,所述散热孔的数量为若干组,所述散热孔呈阵列排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达到如下技术效果:有利于热量的快速排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未经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06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主可控USB隔离网闸装置
- 下一篇:一种道岔探伤装置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