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19308.0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686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3 |
发明(设计)人: | 李松坡;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泛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S41/141 | 分类号: | F21S41/141;F21S41/657;F21V15/04;F21V21/22;F21V21/34;F21V21/30;F21V23/00;F21V23/04;F21V15/02;B62J6/00;F21W107/13;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沁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84 | 代理人: | 刘富艳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车灯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属于自行车车灯技术领域。该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包括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把手,所述第一支架为V字型,所述把手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两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纹杆、滑动组件。本实用新型通过螺纹杆、箱体、第一圆杆、第一垫板、第一橡胶套、第一支架、第二垫板、第二圆杆、第二橡胶套、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的作用,从而达到了锁紧机构抗震效果好的目的,在电动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使车灯不易与自行车车体发生共振,使车灯与车体之间较为稳定,不易损坏,提高了车灯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行车车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
背景技术
自行车灯即为安装在自行车上以供骑友夜骑的灯具,骑友多用手电加抱夹这样的组合来充当夜骑装备,因法律并未强制自行车装设灯光照明设备,以及车身上的反光装置不足,导致自行车在视线不良的状况下行驶时,很容易与汽、机车发生擦撞事故,自行车以及电动自行车上配备车灯方能提高其夜间行驶安全性,而现有的电动自行车车灯锁紧机构抗震效果差,由于电动自行车自身减震效果差,当电动自行车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行驶时,电动自行车会发生较大的振动,从而会导致车灯发生共振,使车灯的锁紧机构变松,使车灯不稳,同时也会降低车灯的使用寿命。
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旨在改善电动自行车车灯锁紧机构抗震效果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包括支撑装置和升降装置。
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和把手,所述第一支架为V字型,所述把手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把手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两端,所述升降装置包括螺纹杆、滑动组件、LED灯、第一减震组件和第二减震组件,所述第一减震组件包括第一橡胶套、第一垫板、第一弹簧和第一圆杆,所述第二减震组件包括第二橡胶套、第二垫板、第二弹簧和第二圆杆,所述螺纹杆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架一侧,所述滑动组件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杆外表面,所述LED灯安装于所述滑动组件一侧,所述第一橡胶套设置为两个,所述第一橡胶套套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外表面,所述第一垫板连接于所述第一橡胶套一侧,所述第一弹簧两端与所述第一垫板和所述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一圆杆一端安装于所述第一垫板一侧,所述第一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一圆杆外表面,所述第一圆杆贯穿延伸至所述滑动组件内部,所述第二橡胶套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第二橡胶套套接于所述第一支架外表面,所述第二垫板安装于所述第二橡胶套一侧,所述第二弹簧两端与所述第二垫板和所述滑动组件连接,所述第二圆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垫板一侧,所述第二弹簧套接于所述第二圆杆外表面,所述第二圆杆贯穿延伸至所述滑动组件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实施例中,所述滑动组件包括箱体、第一套环和第二套环,所述LED灯安装于所述箱体一侧,所述第一弹簧连接于所述箱体两侧,所述第二弹簧安装于所述箱体两侧,所述箱体两侧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螺纹杆螺纹连接,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均设置为两个对称分布,所述第一套环和所述第二套环安装于所述箱体内壁。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圆杆插接于所述第一套环内部,所述第二圆杆插接于所述第二套环内部。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实施例中,所述箱体两侧从上到下依次开设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圆杆与所述第一通孔间隙配合,第二圆杆与所述第二通孔间隙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电动自行车的车灯锁紧机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减震组件还包括第一限位杆,所述第二减震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杆,所述第一限位杆连接于所述第一圆杆一端,所述第二限位杆安装于所述第二圆杆一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泛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泛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1930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