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21997.9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16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16 |
发明(设计)人: | 杜诗轩;曲迪;魏长河;魏文博;周恩飞;郭萃;王建国;刘静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4;H01M10/6568;H01M10/633;A62C3/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创嘉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47 | 代理人: | 温易娜 |
地址: | 10220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安全管理 系统 车辆 | ||
本公开涉及一种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及车辆,该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第一电磁三通阀、电池包以及设置在电池包上的液冷板,液冷板用于与电池包换热,液冷板的出口通过第一流路与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入口连通,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出口通过第二流路与第一电磁三通阀的A口连通,第一电磁三通阀的B口与液冷板的入口连通,第一电磁三通阀的C口用于向电池包喷射制冷剂,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中的制冷剂为具有灭火功能的制冷剂。在一条管路中设置具有灭火功能的制冷剂,可同时满足对电池包冷却和灭火的需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整车设计复杂、整车重量较重以及整车设计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动力电池系统是新能源车辆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动力电池系统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对其运行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
在高温环境下,动力电池系统运行温度高,导致动力电池系统中的电池包的寿命成几何倍数的减少,而且近年来,出现多起由于电池包热失控造成的重大安全事故。
目前,在整车设计时,为了综合考虑电池包冷却和灭火,分别为其设计两套系统(包含两套管路),一套用于电池包冷却,另一套用于电池包灭火,导致整车管路设计复杂,整车重量较重,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及车辆,在一条管路中设置具有灭火功能的制冷剂,在一条管路中设置具有灭火功能的制冷剂,可同时满足对电池包冷却和灭火的需求,解决了相关技术中整车设计复杂、整车重量较重以及整车设计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公开提供一种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包括电池热管理系统、第一电磁三通阀、电池包以及设置在所述电池包上的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用于与所述电池包换热,所述液冷板的出口通过第一流路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出口通过第二流路与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的A口连通,第一电磁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液冷板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的C口用于向所述电池包喷射制冷剂,所述第一流路和第二流路中的所述制冷剂为具有灭火功能的制冷剂。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水泵和补液箱,所述补液箱内用于存储所述制冷剂,所述水泵设置在所述第一流路上,所述液冷板的出口与所述水泵的入口连通,所述水泵的出口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补液箱旁接在所述液冷板的出口与所述水泵的入口之间的流路上。
可选地,所述液冷板的出口与所述水泵的入口以及所述补液箱的出口连通,所述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三流路,所述第三流路的入口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流路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的A口连通,所述水泵选择性的与所述第三流路的入口或者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入口导通。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第一电磁二通阀和第二电磁二通阀,所述第一电磁二通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流路上,所述第一电磁二通阀的入口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一电磁二通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的A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二通阀的入口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二通阀的出口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入口连通。
可选地,所述系统还包括第三电磁二通阀、第二电磁三通阀和助力装置,所述第三电磁二通阀设置于所述第三流路上,所述第三电磁二通阀的入口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三电磁二通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一电磁三通阀的A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的A口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的B口与所述电池热管理系统的入口连通,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的C口与所述助力装置连通,所述助力装置在被开启的情况下能够为所述制冷剂在所述第一流路、第二流路和第三流路中的流动提供动力。
可选地,所述电池包安全管理系统还包括止回阀,所述止回阀的入口与所述水泵的出口连通,所述止回阀的出口与所述第三流路的入口、以及所述第二电磁三通阀的A口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汽福田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2199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多用途显示处理的装置
- 下一篇:共享电动车智能防盗头盔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