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管道泵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22040.6 | 申请日: | 2020-12-14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94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柯国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孚力彤泵业(无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58 | 分类号: | F04D29/58;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正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508 | 代理人: | 沈淼 |
地址: | 2140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管道泵 | ||
本申请涉及管道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管道泵,其包括泵壳、泵盖、积风腔,所述泵盖上连通有与积风腔相通的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连通于泵壳。本申请具有提高泵轴散热效果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管道泵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式管道泵。
背景技术
在工业和城市给排水、高层建筑增压送水、园林喷灌、冷却塔上水、远距离输水、或与冷暖水循环增压及设备配套等,常常用到管道泵,主要用于管道加压、液体物料的输送等。
相关技术中有一种立式管道泵,包括泵盖、泵壳、泵轴、叶轮,泵盖、泵轴、叶轮之间形成积风腔,泵盖上开有用于连通泵壳和积风腔的流道。由于泵轴转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为了对泵轴进行降温,叶轮转动时能够将泵壳内的水通过流道持续通入积风腔,从而对泵轴位于积风腔内的部分进行降温。
然而积风腔的容积大小有限,能够储存的水量有限,且积风腔与泵壳之间只有一个流道,积风腔内的水很难再重新返回到泵壳内,因此积风腔内的水只能在管道泵刚开始工作一段时间内起散热作用,因此上述管道泵的泵轴的散热效果较差,存在明显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提高泵轴的散热效果,本申请提供一种立式管道泵。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立式管道泵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管道泵,包括泵壳、泵盖、泵轴、积风腔,所述泵盖上连通有与积风腔相通的循环组件,所述循环组件连通于泵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叶轮转动将泵壳内的冷水通过流道送入积风腔内,冷水在积风腔内吸收热量实现散热,持续向积风腔内通过冷水的过程中,积风腔内的热水能够流入循环组件内,然后回流至泵壳内,以此形成一个水循环,水循坏能够持续向积风腔内通入冷水,而热水变成冷水后重新流至泵壳内,以此实现了对泵轴的持续散热。本申请通过设置循环组件,以此形成一个水循环,能够对泵轴持续散热,提高了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循环组件包括一端连通在泵盖上且与积风腔相通的第一循环管、连通于第一循环管另一端的第二循环管,所述第二循环管远离第一循环管的一端连通于泵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持续向积风腔内通入冷水的过程中,积风腔内的热水通过第一循环管通入第二循环管内,然后回流至泵壳内。
可选的,所述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均由金属铜制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大部分的管身暴露在空气中,因此第一循环管和第二循环管内流动的热水能够将热量散发至空气中,以此减小热量重新传递至泵壳内的水中,而金属铜的导热性比较良好,有利于提高对热水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第二循环管呈螺旋状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旋状设置的第二循环管增长了热水在第二循环管内的流通路径,以此使得热水有充足的时间向外界空气散发热量,有利于提高热水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还包括三通管,所述三通管包括进口、出口一、出口二,所述第一循环管远离泵盖的一端连通于进口,所述第二循环管远离泵壳的一端连通于出口一,所述出口二连通有排气阀。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泵壳内存在气体,气体流动至积风腔内会占据冷水的空间,同时积风腔内的冷水吸热变成水蒸气,以此气体和水蒸气能够通过排气阀排出。
可选的,所述第二循环管的外侧壁上连接有若干个散热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散热片的设置增大了热量与外界空气的接触面积,以此使得能够有更多的热量散发至外界空气,从而提高了热水会流时的散热效果。
可选的,所述泵轴位于积风腔内的外侧壁上周向连接有若干个叶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孚力彤泵业(无锡)有限公司,未经孚力彤泵业(无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22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