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通道循环换热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24767.8 | 申请日: | 2020-12-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76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黄云龙;王华;李秀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博勒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21/00 | 分类号: | F28D21/00;F28F9/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韩璐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青***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道 循环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微通道循环换热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管一,所述底座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管二,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之间固定连接有交换泵。通过将螺杆二插接在支座中部,通过转动螺杆二使其与支座之间产生螺纹转动,通过螺纹转动带动螺杆二沿着水平方向伸缩滑动,进而带动插接块沿着滑动槽滑动,通过调节两个插接块之间的间距适应不同待换热源的安装要求,同时对待换热源进行固定,通过将待换热源安装在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的内部,通过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内部的循环换热将待换热源散发的热量带走,从而达到了高效循环换热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微通道循环换热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微通道换热器主要由微通道扁管、散热翅片和集流管组成;集流管通常为两个,设置于微通道扁管的两端,用于分配和汇集制冷剂;波纹状的或带有百叶窗形的所述散热翅片设置于相邻的微通道扁管之间,用以强化换热器与空气侧的换热效率;现有换热器多为外接换热源,导致能量严重浪费,且换热效率不高,通过将热源和冷源放置在同一个换热器的内部,通过循环即可实现冷源和和热源之间的流动交换。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循环换热结构,具备高效循环换热优点,解决了现有换热器多为外接换热源,导致能量严重浪费,且换热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高效循环换热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通道循环换热结构,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右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管一,所述底座的左侧顶部固定连接有换热管二,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之间固定连接有交换泵,所述底座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支架,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的底端内侧均转动连接有转换轴,所述转换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部接头,所述底部接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嘴,两个所述连接嘴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外部均套接有套接固定管,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的内侧顶部安装有滑动底座,所述滑动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支座,所述滑动底座的顶部内侧滑动连接有插接块,所述支座的中部转动连接有螺杆二,所述底座的顶部开设有滑动槽,两个相邻的换热管二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挡板,两个所述插接块之间插接有待换热源。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中部开设有方形凹槽,所述底部接头穿过该方形凹槽,所述底部接头和换热管一以及换热管二之间通过橡胶软管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连接管和连接嘴之间活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交换泵的内部安装有动力泵,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的顶部内侧端均通过螺纹转动连接安装在交换泵的外侧,所述套接固定管套接在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组成的组合管的外侧。
优选的,所述插接块插接在滑动槽的内部,所述螺杆二的内侧端转动连接在插接块的外侧,所述支座的内侧开设有匹配于螺杆二外侧的螺纹槽,所述螺杆二插接穿过相邻的两个换热管一之间的间隙。
优选的,所述插接块的内侧开设有凹陷的凹槽,所述插接块的底部安装有滑动块,且所述插接块内侧的凹槽厚度大于待换热源的厚度,所述滑动底座的底部安装有网状散热孔。
优选的,所述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呈弓字型,所述套接固定管的中部宽度大于换热管一和换热管二顶部的宽度之和,所述连接挡板的表面开设有网状孔,所述转换轴的内部安装有导引槽。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微通道循环换热结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博勒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未经博勒流体科技(杭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247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通道抗震防护结构
- 下一篇:压合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