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沸后控温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31027.7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457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刘敬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敬东 |
主分类号: | G05D23/32 | 分类号: | G05D23/32 |
代理公司: | 北京聚浩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860 | 代理人: | 讷志清 |
地址: | 1300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沸后控温器 | ||
一种沸后控温器,包括转换开关SA、交流接触器KM1以及时间继电器KT,所述转换开关SA一个位置上的开关接点通过连接线直接与所述交流接触器KM1连接;所述转换开关SA另一个位置上的开关接点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时间继电器KT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KT通过连接线与所述交流接触器KM1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1通过连接线与食物加热设备连接供电。由两个档位控制实现两种模式,一档是交流接触器保持通常的自然送电状态,二档是交流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同时工作,强制启动或者关闭电源,保持节能状态。打破了以往食物在加热容器内一气呵成加热到煮熟的方式,而是在沸腾后对食物进行间隔加热,不但节约能源,还利于食物快速煮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烹饪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食物在容器内达到沸点之后的温度进行控制的沸后控温器。
背景技术
在烹饪领域,传统的加热方式是一直加热,从而导致一直浪费能源,并且会在厨房集聚大量的水蒸气,破坏室内环境,也造成很多不安全的因素。
另外通过市场上常用温控器可以控制加热温度,不过现有的温控器是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通过温度保护器将温度传到温度控制器,温度控制器发出开关命令,从而控制设备的运行以达到理想的温度及节能,弊病在于作业时间会增长,用电成本增加,容器内的液体达到沸点之后,也不能快速关闭和开启加热功能,无限循环的间隔不能调整到几秒关闭和几秒开启。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情形,为了解决上述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沸后控温器,包括转换开关SA、交流接触器KM1以及时间继电器KT,所述转换开关SA一个位置上的开关接点通过连接线直接与所述交流接触器KM1连接;所述转换开关SA另一个位置上的开关接点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时间继电器KT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KT通过连接线与所述交流接触器KM1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1通过连接线与食物加热设备连接供电。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沸后控温器,还包括沸后控温器外壳,所述转换开关SA、交流接触器KM1以及时间继电器KT固定设置在所述沸后控温器外壳内,所述转换开关SA的旋钮设置在所述沸后控温器外壳表面。
根据本申请的一种沸后控温器,所述沸后控温器外壳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高度为13CM。
在采取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后,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沸后控温器,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两个档位控制实现两种模式,一档是交流接触器保持通常的自然送电状态,二档是交流接触器和时间继电器同时工作,强制启动或者关闭电源,保持节能状态。打破了以往食物在加热容器内一气呵成加热到煮熟的方式,而是在沸腾后对食物进行间隔加热,不但节约能源,还利于食物快速煮熟,口感和味道更加好。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沸后控温器电路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各个优选的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提供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以帮助对由权利要求及其等价物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方式的理解。其包括帮助理解的各种具体细节,但它们只能被看作是示例性的。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可对这里描述的实施方式进行各种改变和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和精神。而且,为了使说明书更加清楚简洁,将省略对本领域熟知功能和构造的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沸后控温器,包括转换开关SA、交流接触器KM1以及时间继电器KT,所述转换开关SA一个位置上的开关接点通过连接线直接与所述交流接触器KM1连接;所述转换开关SA另一个位置上的开关接点通过连接线与所述时间继电器KT连接,所述时间继电器KT通过连接线与所述交流接触器KM1连接;所述交流接触器KM1通过连接线与食物加热设备连接供电。
还包括沸后控温器外壳,所述转换开关SA、交流接触器KM1以及时间继电器KT固定设置在所述沸后控温器外壳内,所述转换开关SA的旋钮设置在所述沸后控温器外壳表面。所述沸后控温器外壳的长度为20CM,宽度为15CM,高度为13C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敬东,未经刘敬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3102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