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释能让压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44944.9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0771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吴航;张翩;李思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现代万通锚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E02D5/76 |
代理公司: | 成都厚为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5 | 代理人: | 康丹娜 |
地址: | 61173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释能让压锚杆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释能让压锚杆,属于岩土工程围岩支护技术领域。其包括杆体、让压套筒和垫板,所述让压套筒套设于杆体外周,所述让压套筒的一端与垫板连接,另一端内侧设置有让压环。所述杆体上固定连接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的外径小于让压套筒的内径。所述杆体与让压套筒之间设置有让压管,所述让压管位于让压环与抵接环之间,所述让压管的外径小于让压套筒的内径,且大于让压环的内径,所述抵接环的外径大于让压管的内径。本实用新型具有让压稳定、便于装配和安装的优点,有利于降低造价成本和施工成本,减少施工人员的工作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释能让压锚杆,属于岩土工程围岩支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采矿、基坑、边坡、隧道、坝体等工程中,往往采用锚杆对围岩进行加固和支护,以提高岩土体的承载能力,防止地层变形坍塌或失稳而危及安全。随着各种岩土工程面临的地质条件复杂化,对其应用的锚杆也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尤其围岩在深部高地应力的影响下容易出现变形量大的特点,导致锚杆在较大的形变量下易出现被拉断失效的现象。为应对这种情况,现有技术中提出了让压锚杆的概念,即在锚杆中安装特定的让压装置,在被支护的结构发生大变形时,通过让压装置使锚杆体产生与岩土体相适应的变形,避免锚杆体拉断失效,有利于加强对复杂多变而又难以支护的大变形岩土体的控制,达到释能而有效控制地层稳定。
公开号为CN111456782A的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注浆粘结可预应力让压锚杆及其施工方法,其让压锚杆包括锚头、杆体、让压套筒和支承垫板,在让压套筒的前部内插有波纹套管,让压套筒后部的外部与支承垫板配合,内部设有内滑件。杆体依次穿过内滑件、让压套筒、波纹套管后与锚头连接,杆体与内滑件之间传力配合,在内滑件与让压套筒的配合面上设有多个环向通孔,环向通孔分别与让压套筒和波纹套管连通。这样杆体在承受拉力荷载时,通过内滑件传力给让压套筒,并通过让压套筒与支承垫板的配合将荷载传递到岩土支承面,起支护作用;当内滑件承受的拉力荷载超过额定力时,杆体带动内滑件在让压套筒内发生相对滑移伸长,内滑件的滑移将让压套筒发生张大,进而产生相应的阻抗,以达到释能和控制围岩稳定作用。但要使让压套筒产生足够的张力,对让压套筒的材质和厚度要求也极高,在杆体外径一定的基础上,内滑件加让压套筒的结构极大的增大了让压锚杆的整体外径,如杆体的外径为25~30mm,内滑件的外径35~40mm,让压套筒的外径可达70~80mm,这样在工程的实际施工过程中,安装这类让压锚杆需要在一次打孔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同心扩孔,才能实现对让压锚杆的安装,而同心扩孔对技术的要求极高,难以通过机械操作实现,人工扩孔又极为费时费力,不仅增大了施工人员的工作量,也大大拖长了施工周期,不利于工程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安装方便、易于施工的释能让压锚杆。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释能让压锚杆,包括杆体、让压套筒和垫板,
所述让压套筒套设于杆体外周,所述让压套筒的一端与垫板连接,另一端内侧设置有让压环。
所述杆体上固定连接有抵接环,所述抵接环的外径小于让压套筒的内径。
所述杆体与让压套筒之间设置有让压管,所述让压管位于让压环与抵接环之间,所述让压管的外径小于让压套筒的内径,且大于让压环的内径,所述抵接环的外径大于让压管的内径。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让压套筒内设置让压管,并在让压套筒的端部内侧设置让压环,以减小让压套筒端部的内径,让压管被抵在让压环和抵接环之间,这样在支护过程中,当岩土体产生形变,杆体受到的轴力增大,杆体的轴力沿抵接环传递至让压管,将让压管压向让压环,让压管从让压环与杆体之间的缝隙挤出,让压管受让压环的压力压缩变形,同时为杆体提供阻抗力。随着杆体向让压套筒的让压环端滑移,让压管的收缩变形力形成让压力释能,进而使杆体为周围岩土体提供有效的支护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的让压环内壁靠近抵接环的一端设置有锥形面,所述让压环内径由靠近抵接环一端向远离抵接环一端部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现代万通锚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现代万通锚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494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去毛刺装置
- 下一篇:一种集成电子开关的触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