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控制阀电磁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45388.7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66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2 |
发明(设计)人: | 尹伟;吴章进;朱新龙;姚庆;李彬彬;张檄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环名精控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6 | 分类号: | 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88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控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磁控制阀电磁部,涉及电磁控制阀领域,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前轭铁、柱塞和后轭铁以及线圈,所述前轭铁与壳体的一端内壁固定相连,所述前轭铁与柱塞同轴设置,所述后轭铁环绕在柱塞外侧且与柱塞同轴,所述后轭铁与柱塞之间间隔有内罩,所述线圈固定在壳体上远离前轭铁的一端,使其与前轭铁、后轭铁、壳体形成闭合磁场回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通过对电磁控制阀电磁部内的部件结构进行改进,使改进后的结构能够通过粉末冶金成型工艺制得,能够替换现有技术中更复杂的工艺步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电磁阀电磁控制部的制造难度,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控制阀领域,具体是一种电磁控制阀电磁部。
背景技术
申请号为:CN20142048655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电磁控制阀》,所述的一种电磁控制阀,包括阀体和与阀体相连接的电磁线圈部,所述电磁线圈部包括柱塞,所述阀体由阀套、弹簧、阀芯和顶杆组成,所述阀套端部具有一进油口,所述弹簧、阀芯和顶杆由进油口依次设于阀套中,所述阀芯与顶杆为一体成型设计,所述阀套侧壁开设有出油口和回油口,所述阀芯外侧设有与出油口相配合的径向向外延伸的凸起。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控制阀结构简单、阀芯与顶杆采用一体成型设计,减少了零件装配数量,不仅使得装配工艺简单,提高了装配精度,而且其耐磨性较好。
上述电磁控制阀电磁部中的前轭铁和后轭铁为一体式,由于电磁部对其内部结构的精度要求较高,因此其内一体式的前轭铁和后轭铁一般采用机械加工的工艺,使得加工难度大、加工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控制阀电磁部,通过对电磁控制阀电磁部内的部件结构进行对应改进,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控制阀电磁部,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设有前轭铁、柱塞和后轭铁以及线圈,所述前轭铁与壳体的一端内壁固定相连,所述前轭铁与柱塞同轴设置,所述后轭铁环绕在柱塞外侧且与柱塞同轴,所述后轭铁与柱塞之间间隔有内罩,所述线圈固定在壳体上远离前轭铁的一端,所述线圈与前轭铁、后轭铁、壳体形成闭合磁场回路。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后轭铁、柱塞均采用粉末冶金工艺制得的后轭铁和柱塞。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内罩采用拉伸成型工艺制得的内罩。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前轭铁外圈固定连接有用于油封的密封圈,所述前轭铁靠近柱塞且与柱塞同轴处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用于对柱塞位移量限定的限位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通过对壳体内部前轭铁、后轭铁以及柱塞之间的连接关系和位置关系的调整,同时在柱塞外圈增设了内罩,降低了对柱塞外侧和后轭铁内侧的粗糙度精度的要求,使柱塞和后轭铁能够通过粉末冶金成型工艺制得,能够替换现有技术中更复杂的工艺步骤,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电磁阀电磁控制部的制造难度,同时降低了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电磁控制阀电磁部的侧视图;
图2为图1的A-A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壳体、2-线圈、3-前轭铁、4-后轭铁、5-柱塞、6-内罩、7-密封圈、8-限位垫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环名精控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环名精控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538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