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备佩戴方式更换功能的血氧传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48753.X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11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29 |
发明(设计)人: | 高秀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永强富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千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8 | 代理人: | 胡坚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备 佩戴 方式 更换 功能 传感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备佩戴方式更换功能的血氧传感器,包括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的第一固定壳为中空的壳体结构,且第一固定壳的一端呈开口结构;所述的第二固定壳安装在第一固定壳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固定壳、第一安装槽、顶槽、底槽、滑杆和弹簧,通过第一安装槽对第二固定壳进行固定,使血氧检测模块可以同步固定在第一固定壳的顶端,在通过指间进行血氧饱和度检测时,将手指指腹向上插入顶槽和底槽之间,手指带动底槽向下挤压弹簧,通过弹簧压缩后产生的回弹力推动底槽带动手指指腹紧贴血氧传感器,提高监测的准确程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具体涉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具备佩戴方式更换功能的血氧传感器。
背景技术
血氧饱和度是血液中被氧结合的氧合血红蛋自的容量占全部可结合的血红蛋白容量的百分比,即血液中血氧的浓度,它是呼吸循环的重要生理参数。因此,监测动脉血氧饱和度可以对肺的氧合和血红蛋白携氧能力进行估计,正常人体动脉血的血氧饱和度为98%,静脉血为75%,在进行血氧饱和度监测时需要使用到血氧传感器,血氧传感器能感受血液中氧分压并转换成可用输出信号的传感器,根据氧合血红蛋白和还原血红蛋白在红光和红外光区域的光谱特性,在红光区(600~700nm)HbO2和Hb的吸收差别很大,血液的光吸收程度和光散射程度极大地依赖于血氧饱和度,进而对血氧浓度进行检测。
而目前在使用血氧浓度传感器时,通常是通过佩戴并通过指间对学氧浓度进行监测,这种测量方式准确,但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监测,同时在监测过程中人员需保持静止,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备佩戴方式更换功能的血氧传感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在使用血氧浓度传感器时,通常是通过佩戴并通过指间对学氧浓度进行监测,这种测量方式准确,但无法进行长时间的监测,同时在监测过程中人员需保持静止,因此在使用时存在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备佩戴方式更换功能的血氧传感器,包括第一固定壳和第二固定壳;所述的第一固定壳为中空的壳体结构,且第一固定壳的一端呈开口结构;所述的第二固定壳安装在第一固定壳的顶部;所述的第一固定壳包括第一安装槽,底槽,缓冲垫和滑杆和弹簧,所述的第一安装槽开设在第一固定壳的顶部,且第一安装槽贯穿第一固定壳的顶部和顶槽;所述的顶槽开设在第一固定壳的内部上端,且顶槽的内端面呈弧形结构;所述的底槽设置在第一固定壳内部下端,且底槽的内端面呈弧形结构;所述的缓冲垫覆盖在底槽的内端面,且底槽的中轴线与底槽的中轴线为同一条直线;所述的滑杆关于底槽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组,且两组滑杆均关于底槽的中轴线呈对称式设置有两个,同时滑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固定壳的内壁相连接;所述的底槽的两端分别与两组滑杆相连接,且底槽的底部通过弹簧与第一固定壳的底部内壁相连接,同时弹簧呈等间距设置有三个;所述的底槽与滑杆的连接方式为滑动连接,且底槽与弹簧组成伸缩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二固定壳包括血氧检测模块,血氧传感器和束带,所述的血氧检测模块安装在第二固定壳内;所述的血氧传感器安装在血氧检测模块的底部,且血氧传感器电性连接有血氧检测模块;所述的束带的两端分别与第二固定壳的两端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的第二固定壳与第一安装槽卡合连接,且第二固定壳为一个上下贯穿的框架结构,其中第二固定壳包裹在血氧检测模块的外侧。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设置有血氧检测模块和血氧传感器,血氧检测模块为一个带有显示屏且内部设置有蓄电池的独立装置,配合血氧传感器可独立完成血氧浓度检测工作,无需通过外部电源进行供电,提高了通用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永强富实业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永强富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487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胶粘式复合排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耐弯抗拉扯的心电导联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