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50621.0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658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旭 |
主分类号: | B01D50/00 | 分类号: | B01D50/00;B01D46/10;B01D47/06 |
代理公司: | 山东恒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47 | 代理人: | 蔡卫娟 |
地址: | 271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保 建筑 扬尘 处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扬尘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其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对扬尘进行过滤,提高烟尘净化效果,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提高装置的节水性,通过打开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杠旋转,使滑块带动吸尘头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吸尘头的吸尘位置,提高扬尘处理的便利性,提高实用性;还包括箱体、第一隔板、集尘箱、第一排污管、风箱、第一过滤网、叶轮、机箱、滑块、第一电机、吸尘头和软管,箱体内设置有腔室,腔室内设置有进气口与排气口,进气口与排气口均与腔室内相通,第一隔板外延与箱体内侧壁连接并设置在腔室内,集尘箱左端与第一隔板右端连接并设置在腔室的底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扬尘处理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是一种用于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的辅助装置,其在建筑扬尘处理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使用中发现,扬尘是由于地面上的尘土在风力、人为带动及其他带动飞扬而进入大气的开放性污染源,是环境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扬尘污染,是指泥地裸露,以及在房屋建设施工、道路与管线施工、房屋拆除、物料运输、物料堆放、道路保洁、植物栽种和养护等人为活动中产生粉尘颗粒物,对大气造成的污染,目前对于建筑施工时产生的扬尘处理方式大多采用喷水的方法进行降尘,使用这种装置往往会需要大量的水源,长时间使用会对水资源造成浪费,不利于长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设置第一过滤网对扬尘进行过滤,提高烟尘净化效果,减少水资源的使用,提高装置的节水性,通过打开第一电机带动第一丝杠旋转,使滑块带动吸尘头上下移动,从而调节吸尘头的吸尘位置,提高扬尘处理的便利性,提高实用性的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还包括箱体、第一隔板、集尘箱、第一排污管、风箱、第一过滤网、叶轮、机箱、滑块、第一电机、吸尘头和软管,箱体内设置有腔室,腔室内设置有进气口与排气口,进气口与排气口均与腔室内相通,第一隔板外延与箱体内侧壁连接并设置在腔室内,集尘箱左端与第一隔板右端连接并设置在腔室的底端,第一排污管设置在箱体的外侧上并与集尘箱内连通,风箱外延与箱体内侧壁连接并设置在腔室顶端,风箱内连通设置有排气罩,排气罩输出端与腔室内相通,第一过滤网底端与第一隔板顶端连接,第一过滤网顶端与风箱底端连接,第一过滤网外延与箱体内侧壁连接,叶轮通过驱动装置可旋转设置在风箱内部,机箱左端与箱体右端连接,机箱内设置有空腔,空腔右端设置有开口,开口与空腔内相通,滑块上下滑动设置在空腔内,第一电机安装在机箱的顶端,第一电机底端纵向设置有第一丝杠,第一丝杠可旋转设置在空腔内,并且滑块套装在第一丝杠的外侧壁上,吸尘头左端穿过空腔开口与滑块右端连接,吸尘头输出端与软管输入端连通,软管输出端与腔室进气口连接并与风箱内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还包括第二隔板、水箱、进水管、喷水管、水泵、污泥箱和第二排污管,第二隔板的外延与箱体的内侧壁连接并设置在腔室内,水箱左端与箱体内侧壁连接,水箱的右端与第二隔板的左端连接并设置在腔室内,水箱内设置有腔体,腔体内设置有进水口,进水口与腔体内相通,进水管安装在箱体的外侧壁上并与腔体进水口连通,喷水管输入端与腔体内连通并伸入腔体内部,喷水管输出端与腔室内连通并设置在腔室排气口下方,水泵安装在水箱的顶端并连通设置在喷水管上,污泥箱的外延与箱体的内侧壁连接并设置在喷水管输出端的下方,第二排污管设置在箱体的外侧壁上并与污泥箱底端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环保型建筑扬尘处理装置,还包括滑轨、第二丝杠、刮板和第二电机,滑轨设置在污泥箱的内侧壁上并嵌入污泥箱内侧壁内部,第二丝杠可旋转横向设置在污泥箱内,刮板底端可左右滑动与滑轨的顶端连接,并且刮板套装在第二丝杠的外侧壁上,刮板的外延与污泥箱的内侧壁贴紧,第二电机安装在第二隔板的外侧壁上,并且第二电机输出端与第二丝杠左端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旭,未经杨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06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调味料用装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中桥输入端密封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