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的后保险杠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51360.4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7995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燕;任超;闻冠;吴海波;章翡飞;陈蒨;缪唯佳;李程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9/02 | 分类号: | B60R19/02;B62D35/00;B62D3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陆嘉 |
地址: | 20180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保险杠 | ||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汽车的后保险杠,包括:后保险杠本体、导风板和连接件,导风板位于后保险杆本体的内侧,导风板从后保险杠本体的内侧向车底方向延伸,导风板遮蔽车底的备胎槽,导风板与后保险杠本体连为一体,连接件安装在导风板上,连接件将导风板安装至备胎槽钣金上。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的后保险杠通过导风板遮蔽了备胎槽,使得车尾部分的底面变得平整,气流能贴在导风板表面,减少发生分离的情况,以减小尾涡的尺寸,改善车尾部分的风阻。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汽车的保险杠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日益严峻的环境和能源问题,降低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在现代整车开发设计中变得越来越重要,而降低汽车的空气阻力,提升气动性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汽车来说,行驶阻力主要来自于风阻和滚动阻力,滚动阻力是车轮和底面摩擦产生的阻力,而风阻是行驶的车辆受到的空气阻力。图1揭示了车速-行驶阻力曲线图。在车速-行驶阻力曲线图中,曲线A是风阻、曲线B是滚动阻力,曲线C是总阻力。如图所示,在低速行驶下,滚动阻力是主要的阻力来源,而当车速提升时,风阻随车速快速上升。在高速行驶时,风阻是主要的阻力来源。当车速高于80km/h,风阻就会成为主要的阻力来源。考虑到目前城市快速路和高速公路的设计时速普遍高于80km/h,所以高速条件下风阻的管理对于提高燃油经济性十分重要。
降低风阻与空气动力学设计相关,通常对于车体都有较好的空气动力学设计。但是汽车底部的造型常备忽略。汽车底部由于非常复杂的结构,在高速行驶时,如果悬架、排气管、油箱等零部件裸露在空气中,便会受到高速气流的直接冲击,导致底部气流分离、产生漩涡。这不仅会增加局部的气动阻力,而且会影响汽车尾流结构,使车身阻力增加。因此有效控制和引导汽车底部气流对降低整车风阻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降低车底风阻的手段是借助于底部护板,通过底部护板来使气流平整化而降低风阻。底部护板的主要设计目的并不是降低风阻,而是保护汽车底盘和底部的部件,在保护作用之外,利用底部护板较为平整的底部对风阻进行一定的优化。
于是,在车尾的部位,由于车尾的部位仅有排气管和备胎槽,没有其他重要的部件,并且该区域空间小、距离排气管较近,通常情况下不会布置底部护板。因为该区域没有重要零部件,并且空间小且靠近排气管,要安装底部护板需要考虑具体造型专门设计,成本较高。所以一般在车尾部位不会覆盖底部护板。
但试验数据表明,由于备胎槽的存在,使得车尾部位的车身底部造型复杂,在高速行驶过程中,后保险杠内侧和备胎槽都会受到气流的强烈冲击,形成较高的正压,因此风阻较高。其原因是气流流经尾部消声器后,由于备胎槽的作用,在后保险杠前部会形成较大的漩涡,而无法持续贴合在保险杠外侧流出。因此会形成较大尺寸的尾涡,形成较大的风阻。
实用新型内容
本发明提出一种汽车的后保险杠,能遮蔽备胎槽以降低车尾部分的风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出一种汽车的后保险杠,包括:后保险杠本体、导风板和连接件,导风板位于后保险杆本体的内侧,导风板从后保险杠本体的内侧向车底方向延伸,导风板遮蔽车底的备胎槽,导风板与后保险杠本体连为一体,连接件安装在导风板上,连接件将导风板安装至备胎槽钣金上。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板的底面形成平坦的导风面,导风板向车底延伸至尾部消声器的位置,使得尾部消声器后侧至后保险杠的区域形成平坦底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板的顶面具有加强筋,导风板上沿风阻面开设有数个排水孔。
在一个实施例中,导风板的长度为145mm~155mm,厚度为2.9mm~3.1mm。
在一个实施例中,连接件是烟囱式连接柱,数个烟囱式连接柱间隔安装到导风板上,烟囱式连接柱的底部固定在导风板上,烟囱式连接柱的顶部固定在备胎槽钣金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13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