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型顶盖起吊翻身吊耳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51598.7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991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凯;李悝;唐万斌;代继江;邵海波;卢双盈;马玉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B11/02 | 分类号: | F03B1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冉鹏程 |
地址: | 618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型 顶盖 起吊 翻身 | ||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大型顶盖起吊翻身吊耳,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组合吊耳、吊孔、吊耳与加强板的夹角、水轮机顶机盖和普通吊耳,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组合吊耳的一侧,所述组合吊耳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孔,所述组合吊耳设置于水轮机顶盖的一侧,所述普通吊耳设置于水轮机顶盖的另一侧,所述组合吊耳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形成了吊耳与加强板的夹角,本实用新型解决了割孔翻身方式损伤钢丝绳的问题,操作十分简便,过程安全高效,成本更加低廉,每次翻身约需2个小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大型水轮机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型顶盖起吊翻身吊耳。
背景技术
大型水轮机顶盖在加工制造过程中需进行2-3次整圆起吊翻身,现有的顶盖整圆翻身方式为在顶盖立圈上开设起吊孔作为主吊点,右侧吊耳为副吊点。
顶盖整圆翻身时,钢丝绳穿过左侧两个起吊孔作为主吊,卸扣与右侧吊耳连接再穿钢丝绳作为副吊。该方式所需工装简单,主吊点为钢丝绳,副吊点为常规A型吊耳、卸扣及钢丝绳。但该方式也存在较大弊端,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顶盖出厂前需封焊起吊孔,由于封焊量较大,容易造成顶盖局部变形,导致顶盖分瓣面间隙超差,溪洛渡2#机5#机都不同程度出现分瓣面超差的问题。
2.由于钢丝绳直接穿过起吊孔,对钢丝绳损伤较大,基本上每完成一台顶盖的翻身就要报废一副钢丝绳,翻身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
3.由于大型顶盖重量超过150t,因此主吊点钢丝绳也很重,穿孔操作较为繁杂,翻身效率很低,通常顶盖单次翻身需一天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顶盖出厂前需封焊起吊孔,由于封焊量较大,容易造成顶盖局部变形,导致顶盖分瓣面间隙超差,溪洛渡2#机5#机都不同程度出现分瓣面超差的问题,由于钢丝绳直接穿过起吊孔,对钢丝绳损伤较大,基本上每完成一台顶盖的翻身就要报废一副钢丝绳,翻身成本高且存在安全隐患,由于大型顶盖重量超过150t,因此主吊点钢丝绳也很重,穿孔操作较为繁杂,翻身效率很低,通常顶盖单次翻身需一天时间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大型顶盖起吊翻身吊耳。
一种大型顶盖起吊翻身吊耳,其特征在于包括:加强板、组合吊耳、吊孔、吊耳与加强板的夹角、水轮机顶机盖和普通吊耳,所述加强板设置在组合吊耳的一侧,所述组合吊耳的另一侧设置有用于吊装的吊孔,所述组合吊耳设置于水轮机顶盖的一侧,所述普通吊耳设置于水轮机顶盖的另一侧,所述组合吊耳与所述加强板之间形成了吊耳与加强板的夹角。
所述吊耳与加强板的夹角范围为0-90度。
所述水轮机顶盖上设置有多个组合吊耳。
所述水轮机顶盖上设置有多个普通吊耳。
所述水轮机顶盖上至少设置有2个组合吊耳。
所述水轮机顶盖上至少设置有2个普通吊耳。
所述顶盖采用铣削加打磨的方式去除组合吊耳高出部份避免封焊方式造成顶盖分瓣面间隙超差。
所述组合吊耳装焊后,两吊耳立面保持平行或呈内八字,大大减小了起吊时的垂向分力,提高了吊耳的安全性。
所述组合吊耳翻身方案适用性较强,可适用于所有大型顶盖的整圆起吊翻身。
工作原理:
左侧组合吊耳为翻身主吊点,右侧普通吊耳为翻身副吊点。顶盖整圆翻身时,两侧都是通过卸扣穿钢丝绳方式进行挂钩。组合吊耳从内向外穿过顶盖立圈,与顶盖装焊在一起,并与顶盖一起退火;顶盖出厂前,通过铣削加打磨的方式去除组合吊耳高出顶盖立圈的部分,避免了由于封焊起吊孔造成顶盖分瓣面间隙超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未经东方电气集团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15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具有增压结构的水泵
- 下一篇:一种棉纺布喷气织机收卷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