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止回阀阀芯和止回阀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55968.4 | 申请日: | 2020-12-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638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曾昭达;曾宪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曾昭达 |
主分类号: | F16K15/14 | 分类号: | F16K15/14;F16K1/36 |
代理公司: | 北京瑞盛铭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17 | 代理人: | 徐长江 |
地址: | 51044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回阀 | ||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止回阀阀芯,包括若干阀瓣膜,若干阀瓣膜的底部相围合设置,若干阀瓣膜相围合的内部空间形成供流体介质流动的流通通道,阀瓣膜的顶部到底部的距离大于流通通道的半径,若干阀瓣膜相分离时为开启状态,以供流体介质通过,若干阀瓣膜相聚合时为闭合状态,以阻断流体介质通过,若干阀瓣膜相聚合时,任意一个阀瓣膜的侧边与其相邻的阀瓣膜的侧边相紧密抵接,由于止回阀阀芯的阀瓣膜的顶部到底部的距离大于流通通道的半径,因此,在闭合时,阀瓣膜无需转动到与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相平行的状态就可以与其他阀瓣膜相抵接而形成密闭面,降低了阀瓣膜的转动幅度,进而实现减少闭合时的回踩量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止回阀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止回阀阀芯和止回阀。
背景技术
止回阀是一种在工业应用中非常常见的阀门,又称为单向阀或者止逆阀,其内部的启闭件的开启、闭合动作主要依靠流体介质自身的流动来实现,其作用主要是防止管路中的介质倒流,只允许流体介质往一个方向流动,以防止发生事故,例如防止泵及驱动电动机反转,以及防止排放物的回流污染等,止回阀属于一种自动阀门,按结构划分,可分为升降式止回阀、旋启式止回阀和蝶式止回阀三种。
图1为现有技术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旋启式止回阀,其阀瓣100可转动的装设在阀体内部,当流体介质按照流动方向流动时,阀瓣开启,流体介质可以自由通过,当流体介质反向流动时,会带动阀瓣反转闭合,从而实现反向止流的目的,但是这种旋启式止回阀只有在阀瓣反向转动到完全紧贴阀体的阀座端壁101时才能实现完全闭合止流的目的,这使得阀瓣100反向闭合时的转动幅度较大,又由于阀瓣100在闭合的过程中,都会将其转动范围内的部分流体介质反推回介质流进管内,被反推回去的流体介质的体积量称为回踩量,因此这种旋启式止回阀会有一个回踩量较大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旋启式止回阀回踩量较大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止回阀阀芯和止回阀,通过设计多个从顶部到底部的距离大于流通通道的半径的阀瓣膜,在闭合转动的过程中,阀瓣膜无需转动到与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相平行的状态就可以与其他阀瓣膜相抵接而形成密闭面,降低了阀瓣膜的转动幅度,进而实现减少闭合时的回踩量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公开一种止回阀阀芯,该止回阀阀芯包括若干阀瓣膜,若干所述阀瓣膜的底部相围合设置,若干所述阀瓣膜相围合的内部空间形成供流体介质流动的流通通道,所述阀瓣膜本身相对于其底部可转动,流体介质在阀瓣膜的底部往顶部的方向上流过流通通道时,阀瓣膜在流动的流体介质的冲击作用下会相互分离,使得流体介质可以无障碍的流过流通通道,因而,若干所述阀瓣膜相分离时为开启状态,以供流体介质通过,流体介质在阀瓣膜的顶部往底部的方向上流动时,流体介质会带动阀瓣膜往流通通道的中心方向转动,使得若干阀瓣膜均向流通通道的中心转动而相互聚合,从而起到阻断流通通道的作用,因而,若干所述阀瓣膜相聚合时为闭合状态,以阻断流体介质的通过,实现反向止流的目的,所述阀瓣膜的顶部到底部的距离大于所述流通通道的半径,若干所述阀瓣膜相聚合时,任意一个所述阀瓣膜的侧边与其相邻的所述阀瓣膜的侧边相紧密或密封抵接,以形成阻断流通通道的密闭面,由于阀瓣膜的顶部到底部的距离大于流通通道的半径,因此,任意一个阀瓣膜在闭合转动的过程中,阀瓣膜无需转动到与流通通道的横截面相平行的状态就可以与其他阀瓣膜相抵接而形成密闭面,降低了阀瓣膜的转动幅度,进而实现减少闭合时的回踩量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完全开启状态下,阀瓣膜在流通通道的纵截面上的投影呈等腰三角形,因此,所述止回阀阀芯闭合时呈圆锥状或棱锥状,由于在闭合状态下时,由阀瓣膜相紧密相抵接而形成的密闭面呈圆锥形或棱锥形,因此,在闭合状态下,该密闭面在流通通道的轴线方向上的抗压强度将得到大幅提高,并且在流体介质反流时,该呈圆锥形或棱锥形的密闭面所承受的流体压力越大,阀瓣膜之间的连接就会越紧密,使得密闭面的密封性就越高,因此,使得该止回阀阀芯具有适应高压流体介质的应用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曾昭达,未经曾昭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596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地板构造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多腔室反应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