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封装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59570.8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8561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辛红蕾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中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38 | 分类号: | B65D25/38;B65D25/20;B65D5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黄永兰 |
地址: | 313000 浙江省湖州市吴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分 丙烯酸 胶黏剂 封装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组分丙烯酸胶封装技术领域,且公开了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封装设备,包括密封箱,密封箱的底端为自前往后倾斜的面,密封箱的后侧靠下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密封箱的后侧延伸至密封箱的内部,通孔的内部对应密封箱的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出料装置,本实用新型中,该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封装设备,把手带动传动柱顺时针转动,传动柱带动转动螺纹柱在连接螺纹孔的内部顺时针转动动,转动螺纹柱在传动柱内部顺时转动时向前移动,转动螺纹柱带动移动柱顺时针向前移动,转动螺纹柱带动连接活动柱和卡柱顺时针向前运动,卡柱在卡槽内部顺时针向前运动时带动堵块向前运动,使堵块的斜面同密封槽的斜面进行挤压来实现密封。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组分丙烯酸胶封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封装设备。
背景技术
丙烯酸酯胶粘剂是一类以丙烯酸酯类或甲基丙烯酸酯类单体为基体材料,通过加入固化剂或遇空气或隔绝氧气而固化的热固性结构胶粘剂。第一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简称FGA)是美国Eastman公司在 1955年合成一系列乙烯类化合物时偶然发现其粘接性的,这种胶粘剂虽然有较高的抗剪强度,但剥离强度、抗弯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等较低,固化速度慢,因此在早期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到了20世纪70 年代,经氯磺化聚乙烯、ABS、丁腈橡胶等丁腈橡胶改性成功开发出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简称SGA),基体成分带有两个活性基团,化学性质非常活泼。目前普遍使用的双组分丙烯酸酯胶粘剂多为第二代丙烯酸酯胶粘剂,组成该胶的两个组分均为主剂,一个含有氧化剂,一个含有促进剂,在氧化还原体系下进行聚合反应。这种双组分胶粘剂粘接强度高、固化强度快、耐冲击和耐剥离性能好、可粘接材料广泛、使用方便,具有优异的综合性能,成为结构胶粘剂的佼佼者,有“蜜月胶”之美称。
目前的对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的封装是通过大桶来进行的,原装的密封桶由于使用现场缺少专用的开桶设备,在打开时候时会对密封桶进行变形破坏,使密封桶的密封性受损,当一桶双组分丙烯酸胶未用完时,长时间存放的状态下空气会透过被破坏的桶进入桶的内部,使双组分丙烯酸胶快速氧化导致双组分丙烯酸胶失去作用的情况发生,为此,我们提出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封装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封装设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双组分丙烯酸胶黏剂封装设备,包括密封箱,密封箱的底端为自前往后倾斜的面,所述密封箱的后侧靠下位置开设有通孔,通孔贯穿密封箱的后侧延伸至密封箱的内部,所述通孔的内部对应密封箱的壁面上固定安装有出料装置,出料装置包括连接柱,连接柱为圆形柱状,连接柱的横截面积大小与通孔的横截面积大小相适配,所述连接柱的内部开设有密封槽,密封槽为前端小后端大的圆台形槽,所述出料装置的底端开设有出料孔,出料孔为圆形槽孔,出料孔贯穿出料装置的底端延伸至密封槽的内部,所述出料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堵料装置,堵料装置包括堵块,所述堵块为前端小后端大的圆台状,堵块与密封槽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柱的前端开设有连接槽,连接槽为圆形槽,连接槽贯穿连接柱的前侧延伸至密封槽的内部,所述连接柱后侧开设有连接螺纹孔,连接螺纹孔贯穿连接柱的后侧延伸至密封槽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堵块的后端开设有卡槽,转动孔为圆形槽孔,转动孔贯穿堵块的后侧延伸至堵块的内部,所述转动孔的内部对应堵块的壁面上开设有卡槽,卡槽为环形槽。
作为优选,所述堵料装置还包括移动柱,移动柱为圆形柱状,所述移动柱的前端固定安装有连接活动柱,连接活动柱为圆形柱状,连接活动柱的横截面积大小与转动孔的横截面积大小相适配,连接活动柱与转动孔活动安装,所述连接活动柱的前端固定安装有卡柱,卡柱的横截面积大小与卡槽的横截面积大小相适配,卡柱活动安装在卡槽的内部。
作为优选,所述移动柱的后侧固定安装有转动螺纹柱,所述转动螺纹柱的后侧固定安装有传动柱,所述传动柱的后侧固定安装有把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中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中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595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