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包缓存设备的存烟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69305.8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420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19 |
发明(设计)人: | 施晓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千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57/14 | 分类号: | B65B57/14;B65B35/44;B65B35/30 |
代理公司: | 南京行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404 | 代理人: | 李晓 |
地址: | 210014 江苏省南京市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缓存 设备 采集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包缓存设备的存烟采集装置,所述烟包缓存设备的存烟通道每次最多存储n盒烟包,所述烟包缓存设备对应待检测的存烟通道位置简称为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处设有n个用于检测烟包状态的烟满传感器,相邻两个烟满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均大于一盒烟包的长度。本实用新型能够精确判断存烟通道内的烟满状态,低成本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包缓存设备存烟时的卡烟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烟包缓存设备的存烟采集装置,属于烟包包装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香烟包装是卷烟生产中非常重要的工序,因为多种原因,包装输送带上的烟包会通过烟包缓存设备进行临时存储,再存入储烟箱体中。
现有的烟包缓存设备通常设有多个存烟通道,每个存烟通道每次存储n盒烟包,按烟包运动方向依次为第1盒烟包到第n盒烟包,由于输送带上的烟包基本不会连续,且存烟通道受到结构紧凑、空间狭小等条件的限制,在存烟过程中很难判断出存烟通道内的烟包是否已经进满。另外,烟包缓存设备在排烟过程中,存烟通道内输送带上的烟包是否已经排空也要进行准确判断,否则无法进行继续后续的排烟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辅助判断存烟通道内的烟包状态的存烟采集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烟包缓存设备的存烟采集装置,所述烟包缓存设备的存烟通道每次最多存储n盒烟包,所述烟包缓存设备对应待检测的存烟通道位置简称为工作通道,所述工作通道处设有n个用于检测烟包状态的烟满传感器,所述烟满传感器用于检测位于工作通道位置的存烟通道在该烟满传感器位置是否有烟包,相邻两个烟满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均大于一盒烟包的长度。
烟满传感器可采用数显传感器或带指示灯的传感器,能够直观显示每个烟满传感器的检测信号状态,也可与控制装置连接,由控制装置根据n个烟满传感器的不同的信号状态,检测存烟通道的烟包情况。
所述烟包缓存设备在存烟过程中,当某个存烟通道位于工作通道位置时,若n个烟满传感器全部检测到有烟包,说明该存烟通道内的烟包已经进满,否则,没有进满。
为了精确判断存烟通道内的无烟状态,本实用新型还可以作以下改进:1)相邻两个烟满传感器之间设有一个排空传感器,每个工作通道内共有n-1个排空传感器,所述排空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工作通道在该排空传感器位置是否有烟包,所述排空传感器与相邻的烟满传感器之间的间距均小于或等于一盒烟包的长度。这样,所述烟包缓存设备在排烟过程中,当某个存烟通道位于工作通道位置时,若n个烟满传感器和n-1个排空传感器全部检测到没有烟包,说明该存烟通道内的烟包已经排空,否则没有排空。
2)所述工作通道的入口到出口之间设置至少一个回归反射式传感器或至少一对对射式传感器。这样,所述烟包缓存设备在排烟过程中,当某个存烟通道位于工作通道位置时,若回归反射式传感器或对射式传感器检测到没有烟包,说明该存烟通道内的烟包已经排空,否则没有排空。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存烟通道内设置多个烟满传感器,并通过合理布置各个烟满传感器的位置,从而巧妙地辅助检测存烟通道内是否满烟。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相邻两个烟满传感器之间设置排空传感器,或者在存烟通道的入口到出口之间设置回归反射式传感器或对射式传感器,来辅助检测存烟通道内烟包是否排空。本实用新型可以低成本地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烟包缓存设备存烟时的卡烟问题,以及排烟时的排空检测,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轴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千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千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693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