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球囊血透导管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71868.0 | 申请日: | 202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09988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04 |
发明(设计)人: | 梁广汇;吕路;李啟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16 | 分类号: | A61M1/16;A61M25/10 |
代理公司: | 广州蓝晟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52 | 代理人: | 石文茜;丁海燕 |
地址: | 5100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球囊血透 导管 | ||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囊血透导管,解决置管过程皮下组织扩张困难造成穿管复杂以及容易造成炎症、血栓的问题,一种球囊血透导管,包括接口部和管体部,所述的接口部与所述的管体部相连,所述的管体部包括:血透管管体、静脉腔、动脉腔、隔板、气囊腔、气囊、液囊,所述的接口部包括:静脉腔接口、动脉腔接口、气囊腔接口、液囊接口。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球囊血透导管。
背景技术
对于慢性肾病终末期患者,血液透析是必备的治疗手段,其赖以生存的关键是建立稳定且有效的血管通路。
目前血透导管置管时,需要借助辅助器械进行引导穿刺、扩张皮下组织,手术耗时时间长,同时多器械的反复操作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延长了术后恢复时间;此外血透导管长期在体内留存过程,因为管体较硬,随患者的运动容易造成对血管壁的损伤,增加炎症的发生几率;而且容易形成血栓,一旦因血栓堵塞常常需要更换导管,额外造成了患者的身体和经济的双重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球囊血透导管,解决置管过程皮下组织扩张困难造成穿管复杂以及容易造成炎症、血栓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球囊血透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口部和管体部,所述的接口部与所述的管体部相连,所述的管体部包括:血透管管体、静脉腔、动脉腔、隔板、气囊腔、气囊、液囊,所述的接口部包括:静脉腔接口、动脉腔接口、气囊腔接口、液囊接口,所述的静脉腔接口与所述静脉腔相连,所述动脉腔接口与所述动脉腔相连,所述气囊腔接口与所述气囊腔相连,所述气囊腔与所述气囊相连,所述的液囊接口与所述的液囊相连,所述气囊腔、血透管管体截面为同心圆,所述气囊腔通过所述隔板连接在所述血透管管体内表面上,同时将所述血透管管体分为两部分,分别为所述静脉腔和所述的动脉腔,所述液囊位于所述血透管管体外部,与所述血透管管体外表面形成仅有一个开口的封闭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囊位于靠近所述动脉腔和/或所述静脉腔出口位置处。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囊至少有一个。
进一步地,所述的液囊有三个,且为螺旋排列。
进一步地,所述的气囊至少有一个。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通过外置液囊的设置,利用填充液体,在穿管时,保证穿刺的强度,同时可以逐步扩张,同步完成了皮下组织的扩张,无须进行反复的借助其他器械的扩张,极大的减少了患者的痛苦;(2)在穿管到达指定位置后,通过调整液囊的大小使管体表面有一定的缓冲保护,以此减少对血管壁的损伤,减少炎症的发生几率;(3)利用气囊的设置,在透析管不用时,进行封堵,减少血栓的形成。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球囊血透导管的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球囊血透导管的截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及技术方案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球囊血透导管,包括:接头部A、管体部B、血透管管体C、静脉腔接口1、静脉腔7、动脉腔接口2、动脉腔8、气囊腔接口3、气囊腔10、气囊5、隔板9、液囊6、液囊接口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718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摩擦片磨损监控电路
- 下一篇:一种高效螺旋振打落料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