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调节平面叶栅实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76181.6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58001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9 |
发明(设计)人: | 韩吉昂;徐文峰;孙鹏;傅文广;胡义;江达林;陈天佑;杨嗣涵;丁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海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M9/04 | 分类号: | G01M9/04;G01M15/14 |
代理公司: | 大连东方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1212 | 代理人: | 徐华燊;李洪福 |
地址: | 11602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调节 平面 实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调节平面叶栅实验系统,包括:平面叶栅转盘旋转机构、平面叶栅下端壁移动机构和坐标位移机构,坐标位移机构包括轴向坐标位移机构、旋转作坐标位移机构、节距方向坐标位移机构和展向坐标位移机构。本实用新型在平面叶栅实验台两侧都安装有电机并带动丝杠转动,带动转盘扇形齿条和转盘旋转时,使转盘均匀受力,实现转盘同步旋转,减小左右两侧转盘出现角度差,避免测试叶片的扭曲变形;其平面叶栅下端壁移动机构能够高效便捷精准的实现平面叶栅下端壁高度调节,且联动装置能够始终保持下端壁平面与水平面平行,保证平面叶栅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左右两侧转盘上均设置有电子水平仪,能够精准方便的确定平面叶栅转盘的旋转角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叶轮机械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电动调节平面叶栅实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在叶轮机械领域中,平面叶栅风洞试验研究方法可以获得不同工况下叶栅的气动性能,在叶型设计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平面叶栅试验是新叶型设计方法验证的基础性试验,试验结果可直接作为叶型气动性能评估与改进的依据。在航空发动机平面叶栅试验过程中,确保叶栅流动通道之间的固有周期特性,是保证叶栅试验数据有效性和可靠性的重要技术要求之一。
现有结构中对平面叶栅攻角的调节是通过手摇式螺杆带动平面叶栅转盘旋转,而且仅仅在转盘单侧施加旋转力,没有在平面叶栅左右两侧转盘同时施加作用力,容易造成左右两侧转盘出现角度差,严重影响实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甚至造成测试叶片的扭曲变形。
现有结构中平面叶栅下端壁高度调节装置是通过两侧螺杆单独移动实现高度的调整,且下端壁高度的调节是通过手动调节螺杆带动下端壁上下移动,费时费力,同时由于两侧不联动容易造成下端壁平面与水平面存在夹角,影响平面叶栅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现有结构中平面叶栅转盘的旋转角度是通过固定在转盘上的刻度尺进行观察确定,误差较大,精度不高,不能方便边界的确定转盘的旋转角度。
现有结构的坐标位移机构固定单侧平面叶栅转盘上,造成转盘重心不稳,稳定性较差,在转盘转动和流场结构测试的过程中不稳定,容易产生震动,影响实验台的实用寿命的同时影响流场测量结构的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上述提出的现有结构中对平面叶栅攻角的调节是通过手摇式螺杆带动平面叶栅转盘旋转,而且仅仅在转盘单侧施加旋转力,没有在平面叶栅左右两侧转盘同时施加作用力,容易造成左右两侧转盘出现角度差,严重影响实验测试结果的准确性甚至造成测试叶片的扭曲变形;现有结构中平面叶栅下端壁高度调节装置是通过两侧螺杆单独移动实现高度的调整,且下端壁高度的调节是通过手动调节螺杆带动下端壁上下移动,费时费力,同时由于两侧不联动容易造成下端壁平面与水平面存在夹角,影响平面叶栅实验结果的准确性;现有结构中平面叶栅转盘的旋转角度是通过固定在转盘上的刻度尺进行观察确定,误差较大,精度不高,不能方便边界的确定转盘的旋转角度;现有结构的坐标位移机构固定单侧平面叶栅转盘上,造成转盘重心不稳,稳定性较差,在转盘转动和流场结构测试的过程中不稳定,容易产生震动,影响实验台的实用寿命的同时影响流场测量结构的准确性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电动调节平面叶栅实验系统。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转盘电机带动转盘丝杠转动,丝杠带动平面叶栅转盘上的齿条旋转,实现平面叶栅攻角的调节;同时随着攻角的变化,平面叶栅下端壁高度可以通过实验台滑动支承块步进电机与滑块之间的配合实现高度的调节。通过固定在平面叶栅转盘上的坐标位移机构,可以实现叶栅出口流场沿着展向,节距方向和周向的调节,同时设计的坐标位移机构上带有坐标位移机构固定支柱,保证坐标位移机构的稳定运行,减小震动引起流场结构测试结果的准确性。通过电子数显角度仪器显示精确实现转盘角度的调整从而更为精确的调整平面叶栅的攻角。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手段如下:
一种电动调节平面叶栅实验系统,包括:平面叶栅转盘旋转机构、平面叶栅下端壁移动机构和坐标位移机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海事大学,未经大连海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761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电网系统智能优化治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装稳定的照明装置压铸配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