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83176.8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45646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2 |
发明(设计)人: | 熊良剑;郝义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0/71 | 分类号: | B60L50/71 |
代理公司: | 武汉知产时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38 | 代理人: | 郝明琴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燃料电池 总成 车身 悬置 连接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包括电堆总成和前舱横梁,所述电堆总成左侧安装有左悬置,且左悬置的下端安装有第一车身纵梁,所述电堆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悬置,且右悬置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车身纵梁,所述前舱横梁的下端安装有后悬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该设备通过堆总成自身并无振动同时采用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三点悬置的连接形式,使电堆总成不受车架变形影响,而且固有频率较低,抗扭转振动的效果较好,使得动力总成到车架间的振动传递率最小,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使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整车NVH性能更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连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氢能汽车,顾名思义,是以氢作为能源的汽车,将氢反应所产生的化学能转换为机械能以推动车辆,氢能汽车分为两种,一种是氢内燃机汽车是以内燃机燃烧氢气(通常透过分解甲烷或电解水取得)产生动力推动汽车。氢燃料电池车是使氢或含氢物质与空气中的氧在燃料电池中反应产生电力推动电动机,由电动机推动车辆,氢能汽车上的燃料电池总成需要使用连接结构与车身连接。
现有的HA01的前舱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装配工艺,一些振动件及系统件均集成于电堆总成上,影响设备的整车NVH性能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HA01的前舱采用的是模块化的装配工艺,一些振动件及系统件均集成于电堆总成上,影响设备的整车NVH性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包括电堆总成和前舱横梁,所述电堆总成左侧安装有左悬置,且左悬置的下端安装有第一车身纵梁,所述电堆总成的右侧安装有右悬置,且右悬置的下端设置有第二车身纵梁,所述前舱横梁的下端安装有后悬置。
优选的,所述左悬置采用Z向螺栓连接的装配方式。
优选的,所述右悬置采用Y向螺栓连接的装配方式。
优选的,所述后悬置采用Z向螺栓连接的装配方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电堆总成自身并无振动同时采用左悬置、右悬置和后悬置三点悬置的连接形式,不受车架变形影响,而且固有频率较低,抗扭转振动的效果较好,使得动力总成到车架间的振动传递率最小,从而提高汽车的乘坐舒适性,使之相较于传统燃油车整车NVH性能更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的电堆总成连接-左、右悬置方案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氢能汽车用燃料电池总成与车身的三点悬置连接结构的电堆总成连接-后悬置方案示意图;
图中:1、电堆总成;2、左悬置;3、第一车身纵梁;4、右悬置;5、第二车身纵梁;6、前舱横梁;7、后悬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格罗夫氢能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831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