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恒温保温装置的加热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84314.4 | 申请日: | 2020-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46087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05 |
发明(设计)人: | 何淑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鸿浩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25/02 | 分类号: | B65D25/02;B65D25/10;B65D81/18;B65D85/672;B32B33/00;B32B9/00;B32B9/04;B01D46/10 |
代理公司: | 厦门仕诚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7 | 代理人: | 蔡稷元 |
地址: | 5113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恒温 保温 装置 热带 | ||
恒温保温装置的加热带,包括加热带本体以及收纳箱,收纳箱内置收纳空腔,所述收纳空腔内转动设置转轮,所述转轮一端套装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收纳空腔侧壁连接,扭簧另一端与转轮连接,所述收纳空腔右侧侧壁设置通孔,所述加热带本体一端缠绕在转轮上,所述加热带本体远离转轮一端伸出通孔,加热带本体远离转轮一端设置凸块,所述凸块远离加热带一端设置卡块,所述收纳箱左侧侧壁设置夹具,所述加热带本体包括外包裹层、加热层以及导热层,通过收纳箱以及转轮的设置,方便对加热带本体进行收纳,通过外包裹层、加热层以及导热层的设置,便于将加热板产生的热量均匀的传导到罐体表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带技术领域,具体为恒温保温装置的加热带。
背景技术
加热带适用于各种工业设备的罐、管、槽及其它容器的加热、保温,它主要由电热材料和绝缘材料等组成,电热材料为镍铬合金带,具有发热快,热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等特点,绝缘材料为多层无碱玻璃纤维,具有良好的耐温性能和可靠的绝缘性能,结构柔软,使用时可直接缠绕在被加热部位的表面加热。
现有的加热带在使用时存在与罐体接触不充分、固定不方便的问题,导致加热效果不佳。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恒温保温装置的加热带。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恒温保温装置的加热带,包括加热带本体以及收纳箱,收纳箱内置收纳空腔,所述收纳空腔内转动设置转轮,所述转轮一端套装扭簧,所述扭簧一端与收纳空腔侧壁连接,扭簧另一端与转轮连接,所述收纳空腔右侧侧壁设置通孔,所述加热带本体一端缠绕在转轮上,所述加热带本体远离转轮一端伸出通孔,加热带本体远离转轮一端设置凸块,所述凸块远离加热带一端设置卡块,所述收纳箱左侧侧壁设置夹具,所述加热带本体包括外包裹层、加热层以及导热层,所述加热层设置在外包裹层底端,所述导热层设置在加热层底端,所述外包裹层、加热层以及导热层通过粘接方式连接,所述加热层均布加热板,所述导热层采用导热硅胶材质。
为了便于减少加热带本体热量的散失,提升加热效果,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外包裹层以及加热层之间设置隔温层。
为了防止导热硅胶受污从而提升导热的均匀性,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导热层底端设置内包裹层。
为了便于对卡块进行夹持,从而方便将加热带本体固定在罐体表面,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夹具包括固定块、传导杆、夹持板、滑块、螺纹杆以及控制杆,所述固定块设置在收纳箱左侧,所述固定块内置固定空腔,所述固定空腔内转动设置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上套装滑块,所述固定空腔左侧侧壁位于螺纹杆前后两侧分别设置固定孔,所述传导杆转动设置在固定孔内,所述滑块前后两端分别与传导杆内侧滑动连接,所述传导杆左端伸出固定块,且传导杆左端分别设置夹持板,所述螺纹杆右侧设置第一锥齿轮,所述固定空腔前端侧壁转动设置控制杆,所述控制杆后端伸入固定空腔内,且控制杆后端设置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所述控制杆前端伸出固定块。
为了便于在将加热带本体收纳以后快速将热量排出收纳空腔,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收纳空腔侧壁设置散热孔。
为了防止外界环境中的杂质进入收纳空腔,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散热孔内设置过滤网。
为了防止加热带本体完全收纳进收纳空腔,方便下次使用,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加热带本体远离转轮一端设置定位杆。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恒温保温装置的加热带,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鸿浩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鸿浩光电半导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843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