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茶叶种植的松土打洞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86762.8 | 申请日: | 2020-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390741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0 |
发明(设计)人: | 林海红;王囯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铅山县柱山堂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A01B33/06;A01B33/08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孙鑫 |
地址: | 334000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茶叶 种植 松土 打洞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茶叶种植的松土打洞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对称设有滑动柱,对称设置的滑动柱之间滑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靠近滑动柱的两侧对称设有滑块,对称设置的所述滑动柱靠近对称设置的滑块的一侧对称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轨,所述电机下端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电机的一端外壁设有螺旋叶片,对称设置的所述滑动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通过安装板相连,所述安装板靠近电机的一端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电机相连。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能够直观的控制打孔深度,便于茶树苗的生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茶叶种植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茶叶种植的松土打洞装置。
背景技术
茶叶中含有儿茶素、胆甾烯酮、咖啡碱、肌醇、叶酸、泛酸等成分,可以增进人体健康,茶叶被誉为世界三大饮料之一,随着茶叶越来越被大众所认可,也导致茶叶的需求量呈大幅的上升趋势,带来了种茶产业的蓬勃发展。茶叶种植时,首先要在土地上进行打孔,然后将茶树的种苗种植下去后定土完成种植,传统的都是人工进行打孔,一方面效率低,劳动强度大,而且打的孔的深度把握不好导致后期茶树苗在孔中的生长缓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用于茶叶种植的松土打洞装置,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茶叶种植的松土打洞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上端贯穿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对称设有滑动柱,对称设置的滑动柱之间滑动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靠近滑动柱的两侧对称设有滑块,对称设置的所述滑动柱靠近对称设置的滑块的一侧对称设有与所述滑块相配合的滑轨,所述电机下端设有从通孔伸出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远离支撑板的一端外壁设有螺旋叶片,所述电机靠近转动轴的一端设有第一连接板,所述转动轴靠近第一连接板的一端设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与第二连接板之间通过固定板相连,对称设置的所述滑动柱远离支撑板的一端通过安装板相连,所述安装板靠近电机的一端设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通过第三连接板与电机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板靠近第二连接板的一端均匀分布设有多个凸柱,所述第二连接板靠近凸柱的端设有凹槽,所述凸柱与凹槽之间通过间隙配合的方式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轴外壁雕刻设有刻度线,所述刻度线起到观察钻孔深度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下端面四角对称设有支撑腿,起到支撑整体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的,对称设置的所述支撑腿远离支撑板的一端设有万向轮,起到移动整体结构的作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一侧设有推动把手,所述推动把手为从朝着远离支撑板的一侧倾斜安装,便于将整体结构推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该用于茶叶种植的松土打洞装置,通过支撑腿与万向轮之间的相互配合,可便于整体结构移动,通过转动轴与螺旋叶片之间的相互配合,可实现在对土地进行打孔的同时将土翻松,进一步的通过转动轴与可刻度线之间的相互配合,从而实现对打孔深度的可观测,能够精准控制钻孔深度,从而进一步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且能够直观的控制打孔深度,便于茶树苗的生长。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钻孔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拆解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液压杆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铅山县柱山堂生态茶业有限公司,未经铅山县柱山堂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867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导通冶具加工用夹持底座
- 下一篇:井口作业装置及修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