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叶菜收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88574.9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2064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谢洪昌;王晶莹;王孝波;王海礁;王红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绥化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5/00 | 分类号: | A01D4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2054 黑***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收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叶菜收割装置,包括机架、粉碎部件、切割部件、拨禾部件、输送部件、限深部件、传动箱,该装置的设计既能对叶菜进行散叶收割,又能浅层入土对整株叶菜切根收割,保证叶菜的完整性,还能对浅层块茎类蔬菜如毛葱和大蒜等进行收割,做到了一机多用,通过拖拉机悬挂梁对两个及以上该装置前后交错组装可实现大面积蔬菜种植的收割作业,拨禾部件的设计降低了对叶菜的损伤,提高收割速度,切割部件的设计提高了蔬菜的收获量和规整性,割刀的设计提高了切割连续性,降低了冲击力,粉碎部件的设计减少了作业流程,输送部件的设计,保证了蔬菜的清洁度,且组装简单,易维护,损伤小,适用性强,成本低,易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叶菜收割装置。
背景技术
在我国,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越来越高,粮食作物生产如玉米、大豆、水稻等基本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但距离全面机械化还有很大差距,如蔬菜生产的机械化水平依然较低,尤其是蔬菜收割作业,更是短板中的短板;蔬菜收割是菜农耗时最多、费工最大的环节,造成了蔬菜生产成本高,市场竞争力弱,菜农收入少,种菜积极性差;蔬菜种类多,不同的品种食用部位不同,其收割方式也存在巨大差异,有些蔬菜品种已经实现机械化收割,如胡萝卜、大葱等;对于绿叶类蔬菜如菠菜、生菜、香菜、小白菜,苦苣等品种,叶片鲜嫩薄弱,经脉细脆,高矮不齐等特点,所以收割方式多是人工收割,劳动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起大早赶晚集,没有较好的经济效益,不敢大面积种植,目前叶菜收割少数采用半机械化作业,受收割装置的制约,只适用于温室、大棚等少量种植的叶菜收割,收割对象单一,通用性差、收割效率低,如收割地上部分的叶菜收割装置只能收割散菜叶,在我国,对于香菜、苦苣、生菜、小白菜等多需要带根收割,以保证蔬菜的完整性,现有的收割机不能满足作业要求,对于蔬菜大田种植而言,其收割作业效率仍然存在巨大问题;叶菜收割装置是叶菜收割机的核心部件,直接决定了收割机的作业质量和效能,所以对叶菜收割装置的研发意义重大,该装置的设计既能对叶菜进行散叶收割,又能浅层入土切根保证整株叶菜的完整性,还能对浅层块根类蔬菜如毛葱和大蒜等进行收割,做到了一机多用,组装简单,易维护,作业效率高,损伤小,适用性强、易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叶菜收割装置,通过对多个该装置的组装可实现大面积叶菜收割作业,同时该装置具有作业效率高,适用性广,叶片损伤少,组装简单,易维护,成本低,易推广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叶菜收割装置包括:机架、粉碎部件、切割部件、拨禾部件、输送部件、限深部件、传动箱。
所述机架,包括左右立板、横梁、底板,横梁两端焊合螺接盘,螺接盘与左右立板螺接固定,底板两侧与左右立板螺接固定,底板右侧设有割刀限位部件安装孔,左右立板后方设有后续工作部件安装孔,右外侧立板后上方位置用轴承座固装立轴Ⅰ、立轴Ⅱ,轴上啮合同规格齿轮,齿轮外侧立轴Ⅰ配装链轮Ⅰ,立轴Ⅱ配装链轮Ⅱ、链轮Ⅲ,用于改变力的传递方向,底板上方左右立板外侧对称螺接两个安装销轴,左右立板外侧中下方用轴承座固装两个链轮轴,链轮轴上配装链轮Ⅳ。
所述粉碎部件,包括粉碎辊轴、粉碎刀、防护罩,粉碎辊轴设于左右立板前下方,轴辊面均布三个粉碎刀安装面,粉碎刀通轴固于安装面上,粉碎辊轴两侧用轴承座与左右立板外侧螺接固定,高低可调节,粉碎辊轴两端配装粉碎链轮Ⅰ、粉碎链轮Ⅱ,上面用防护罩防护,当不需要粉碎作业时,可将粉碎辊轴上升至最高位置固定。
所述拨禾部件,包括拨禾轴、长拨指盘、短拨指盘、隔垫,长拨指盘、短拨指盘和隔垫均为TPE或PVC材料制造而成,能极大降低对叶菜的损伤;拨禾轴设于底板的前上方,两侧用轴承座与左右立板外侧螺接固定,高低可调节,拨禾轴左端配装拨禾链轮Ⅰ和拨禾链轮Ⅱ,右端配装拨禾链轮Ⅲ。
拨禾轴前上方的左外侧立板上通过轴承座固装动力输入轴,其上镶嵌主动力链轮,轴端配装液压马达作为该装置的输入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绥化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绥化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8857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