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絮体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095854.2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9715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31 |
发明(设计)人: | 顾毅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裕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1/53 | 分类号: | G01N21/53;G01N21/01;C02F1/52 |
代理公司: | 常州佰业腾飞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31 | 代理人: | 张红艳 |
地址: | 201206 上海市青浦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体监测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源组件、反射组件、感光组件以及控制模块;其中,所述反射组件为旋转组件;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组件反射至水体中,反射线照射至絮体上时,形成散射光线;所述感光组件对所述散射光线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所述散射光线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感光组件信号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体监测装置,通过光源组件、反射组件以及感光组件的协同作用,得到水体中絮体的群体特征,根据絮体的群体特征得到实时的絮凝状态,进而根据实时的絮凝状态来确定合适的絮凝剂的投加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絮体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絮凝是一种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絮凝的原理是利用絮凝剂的电荷特性,把水中的胶体和微小悬浮物聚合成较大的絮体,随着絮体体积的增大逐渐沉降成为污泥,脱离水体,达到净化污水的效果。
絮凝剂的配方确定后,絮凝效果直接与絮凝剂的投加量相关;絮凝处理过程中,操作人员主要通过观察絮体的形态,根据经验来调整絮凝剂的投加量。
目前主要通过光学设备来对絮体的形态进行表征,但是这些表征设备仅局限于对个别絮体的形态进行表征,而不能从统计分布的角度来对絮体的群体特征进行表征,导致无法准确获取絮凝的实时状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目前对絮体进行表征的设备不能从统计分布的角度来对絮体的群体特征进行表征。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絮体监测装置,包括壳体,设置于所述壳体内的光源组件、反射组件、感光组件以及控制模块;其中,
所述反射组件为旋转组件;
所述光源组件发出的光线,经所述反射组件反射至水体中,反射线照射至絮体上时,形成散射光线;
所述感光组件对所述散射光线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所述散射光线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
所述控制模块与所述感光组件信号连接。
可选地,所述反射组件包括反射镜;所述反射镜进行连续旋转运动或往复式旋转运动;所述反射镜的旋转速度大于所述絮体的运动速度。
可选地,所述光源组件包括发光光源以及第一透镜;所述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经所述第一透镜汇聚后,入射至所述反射镜上。
可选地,所述发光光源、所述第一透镜以及所述反射镜依次沿水平方向分布。
可选地,所述发光光源发射的光线为可见光、紫外光、红外光中的至少一种。
可选地,所述感光组件包括感光元件以及第二透镜,所述散射光线经所述第二透镜汇聚后,入射至所述感光元件。
可选地,所述感光元件包括光电二极管。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不锈钢;所述壳体上设置有透光窗口;所述透光窗口位于所述壳体的底部。
可选地,所述透光窗口的材质为石英片。
可选地,所述壳体的材质为塑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体监测装置具有如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絮体监测装置,通过光源组件、反射组件以及感光组件的协同作用,得到水体中絮体的群体特征,根据絮体的群体特征得到实时的絮凝状态,进而根据实时的絮凝状态来确定合适的絮凝剂的投加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絮体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絮体监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裕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裕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09585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工程施工用可调节型支撑车
- 下一篇:一种走丝机的夹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