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缆的复合钢带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00225.4 | 申请日: | 2020-12-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3844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杰德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7/42 | 分类号: | H01B7/42;H01B7/22;H01B7/18;H01B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76 | 代理人: | 刘秀颖 |
地址: | 2144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电缆 复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电缆的复合钢带,涉及电缆技术领域,包括电缆,所述电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电缆的外部套设有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内侧壁与电缆之间设置有一号填充物,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带有波浪结构的钢带,电缆通电高负荷使用时,包覆层内部温度升高,钢带受热膨胀,其波浪结构能够有效的伸展,避免传导电缆多余的机械力,同时多个导热柱在包覆层内部受热,通过导热棒向电缆外部导热,导热棒贯穿保护层的一端通过拱型片在透气口内向外部空气导热,能够及时的将包覆层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外部空气中进行换热,能够对包覆层内部的电缆进行散热降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是一种用于电缆的复合钢带。
背景技术
电缆通常由一根或数根经绝缘层果腹定型而成,用于电力信息的传输,外部包有厚厚的耐磨层,通常铺设在电缆沟、室内或竖井中,能够承受一定的机械外力,目前,现有技术中电缆铺设完成后,位置通常固定不变,在电缆通电使用,输送压力高时,产生的热量较多,而现有的电缆散热性能差,长时间的高负荷高温通电使用,会加快电缆使用寿命的损耗,因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用于电缆的复合钢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缆的复合钢带,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电缆的复合钢带,包括电缆,所述电缆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电缆的外部套设有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的内侧壁与电缆之间设置有一号填充物,所述包覆层的外侧壁套设有钢带,所述钢带的外部套设有保护层,所述包覆层的内部设置有散热机构,所述散热机构远离电缆的部分延伸至保护层的外部,所述保护层的外部套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与保护层之间设置有二号填充物。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带设置有波浪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钢带的内外两侧均套设有塑料隔分层,两个所述塑料隔分层分别与包覆层的外侧壁和保护层的内侧壁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散热机构包括导热柱,所述导热柱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导热柱远离电缆的一侧均固定连接多个均匀分布的导热棒,所述导热棒远离电缆的一端均延伸至保护层与耐磨层之间,所述导热棒远离导热柱的一端均固定连接有纤维棒,所述导热棒远离电缆的一侧均设置有透气口,所述透气口均开设在耐磨层的侧壁上,所述纤维棒远离导热柱的部分延伸至透气口的外部,所述导热棒位于保护层与耐磨层之间的外侧壁上均套设有拱型片,所述拱型片均呈弧型结构设置,所述拱型片与纤维棒靠近导热棒的一侧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拱型片远离纤维棒的一侧均触接有硬化条,所述硬化条均固定连接在保护层的外侧壁上,所述拱型片的两端均与硬化条的外侧壁相抵。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填充物为绝缘材料,所述二号填充物为缓冲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散热机构,带有波浪结构的钢带,电缆通电高负荷使用时,包覆层内部温度升高,钢带受热膨胀,其波浪结构能够有效的伸展,避免传导电缆多余的机械力,同时多个导热柱在包覆层内部受热,通过导热棒向电缆外部导热,导热棒贯穿保护层的一端通过拱型片在透气口内向外部空气导热,能够及时的将包覆层内部的热量传递至外部空气中进行换热,能够对包覆层内部的电缆进行散热降温;
2、设置的纤维棒和拱型片在透气口内防止透气口与拱型片错位,同时纤维棒延伸透气口外部的部分有效提高电缆外部的耐摩能力,拱型片与硬化条相抵,受到外部冲击时,产生形变,降低电缆受到的冲击力,提高其承受机械外力的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用于电缆的复合钢带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杰德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未经江阴杰德金属材料加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022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