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验室用气体发生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05387.7 | 申请日: | 2020-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515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发明(设计)人: | 牟芬芳;吴建钢;温宝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一检测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7/02 | 分类号: | B01J7/02 |
代理公司: | 温州宏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08 | 代理人: | 张立 |
地址: | 325000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验室 气体 发生器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气体发生器,用于固液接触制备气体的化学反应,如磷化铝片与乙酸溶液接触制备磷化氢气体。这种气体发生器包括锥形瓶、升降盘和带三通管的橡皮塞;使用时,先将反应液加入到锥形瓶中,再将固体反应物置于托盘上,托盘与橡皮塞之间以升降杆连接,将升降杆和托盘放入锥形瓶内,塞紧橡皮塞后,由于升降杆上端露出于橡皮塞外,可以用手控制升降杆,使其下端的托盘缓慢下降至锥形瓶底部,固液接触反应,产生的气体通过三通管导出;因此反应开始时容器已处于密闭状态,增加了安全性。橡皮塞下悬挂有托盘盖,托盘在锥形瓶内悬空时与托盘盖扣合,避免固体反应物吸潮变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用化学或物理实验室设备技术领域,是一种实验室用气体发生器。
背景技术
实验室中常需通过固液反应制备气体,一般使用锥形瓶配合带三通管的橡皮塞作为气体发生器并导出气体,先将固体反应物加入到锥形瓶内,再加入反应液,随后塞紧橡皮塞,通过三通管在锥形瓶外的两个支管导出并收集气体。但部分反应由于产生的气体有毒,如磷化铝片与乙酸溶液反应制备磷化氢的实验中,固液接触后立即反应放出气体,且产生的磷化氢为无色剧毒气体,采用上述气体发生器进行反应时,即使迅速塞紧橡皮塞仍可能有气体溢出,具有一定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使用更加安全的实验室用气体发生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实验室用气体发生器包括锥形瓶、升降盘和带三通管的橡皮塞;所述升降盘由升降杆和固定在升降杆下端的托盘组成,该托盘伸入锥形瓶中;所述橡皮塞沿竖直方向设有与所述升降杆相适应的升降孔;所述升降孔分为上段、中段和下段,该升降孔中段开有同轴的密封槽,该密封槽内设有弹性密封垫圈,该密封垫圈卡于密封槽内,该密封垫圈的内孔径略小于所述升降杆的直径;所述升降杆上端插入升降孔中并露出于所述橡皮塞外。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使用时,先加入反应液至锥形瓶中,再将固体反应物置于托盘上,托盘与橡皮塞之间以升降杆连接,将升降杆和托盘放入锥形瓶内,塞紧橡皮塞后,由于升降杆上端露出于橡皮塞外,可以用手控制升降杆,使其下端的托盘缓慢下降至锥形瓶底部,托盘侧壁较低,反应液漫过侧壁,从而使固液接触、发生反应放出气体,产生的气体从三通管在锥形瓶外的两个支管导出,因此反应开始时容器已处于密闭状态,增加了安全性。另外,由于橡皮塞的升降孔中段开有密封槽,密封槽内卡有密封垫圈,因此密封垫圈被限位在密封槽内无法脱出;升降杆插入升降孔后,由于密封垫圈内孔径略小于升降杆直径,升降杆穿过具有弹性的密封垫圈后,密封垫圈收紧使接触部位气密性良好,避免气体泄漏。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升降杆沿周向设有第一凸环,所述密封垫圈内壁设有与该第一凸环相适应的第一环槽,所述升降孔下段的孔径不小于该第一凸环的直径,该第一凸环与第一环槽卡合时所述托盘悬空。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升降杆与密封垫圈接触部位设置第一凸环和第一环槽的卡合连接,使得反应未开始前,可以将托盘固定在反应液上空,无需借助摩擦力或手持。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橡皮塞下表面悬挂有托盘盖,所述第一凸环位置与第一环槽卡合时,所述托盘位置与托盘盖扣合。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某些固体反应物易潮解,当空气湿度较大时,固体反应物容易在未反应前与空气接触吸潮变质。在橡皮塞下设置悬挂托盘盖与托盘扣合,使得连接管路时、反应未开始前,在托盘中的固体反应物被托盘盖封闭在密闭空间中,不易吸潮;托盘盖悬挂不下降,不影响托盘下降后固液接触。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进一步改进:所述托盘盖上设有竖直的悬挂杆,该悬挂杆顶端设有横向限位柱,所述橡皮塞下表面设有与该横向限位柱相适应的插槽,该橡皮塞内设有与该插槽连通的圆形限位腔,该限位腔的直径大于该横向限位柱的长度,该横向限位柱插入插槽并在限位腔中绕悬挂杆旋转后作轴向卡扣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一检测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一检测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053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