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12640.1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632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曹同钢;刘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水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1/00 | 分类号: | E02B1/00;B01D35/02;B65G37/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华慧泽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47 | 代理人: | 王振一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分离 放水 防护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放水洞出口位置的固定环、穿出固定环的主送料机构和副送料机构、与固定环外端部连接的蓄水槽组件、与蓄水槽组件连接的抽水机构,主送料机构与固定环连接且与蓄水槽组件连通,副送料机构还穿过蓄水槽组件;放水洞内固定环内侧面设置有过滤罩,主送料机构和副送料机构均穿过过滤罩,主送料机构的内端部靠近放水洞的内端设置,副送料机构的内端部与过滤罩连接。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能够对放水洞中的漏水和淤堵现象进行良好的处理,保证了放水洞的美观度和水库周围良好的视觉效果,本装置方便拆卸,当维修放水洞时,将防护结构拆卸下来即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库放水洞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
背景技术
放水洞是水库三大件之一,由进出口建筑物及洞身组成,具有调节水位、供水等重要作用。现有技术的水利工程中一般都要设置有放水洞,现有技术的放水洞均采用横穿堤坝底部的形式进行设置,这种设置形式使得放水洞处于最大水压的位置,这种设置形式无疑对于大坝是一种损坏,导致多数水库闸门常出现漏水、淤堵等情况,放水洞口位置也会出现岸坡坍塌,导致冲刷严重。
现有技术的人员一般采用枯水期或防水后打围堰维修,浪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和人力物力,此外,长期的漏水和淤堵情形,也会严重影响放水洞的质量,影响美观度和水库周围良好的视觉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解决了如何避免因为漏水和淤堵对放水洞带来的不良影响,能够对放水洞中的漏水和淤堵现象进行良好的处理,保证了放水洞的美观度和水库周围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本装置可以方便拆卸,当需要维修放水洞时,将防护结构拆卸下来即可。
可分离式放水洞防护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放水洞出口位置的固定环、穿出所述固定环的主送料机构和副送料机构、与所述固定环外端部连接的蓄水槽组件、与所述蓄水槽组件连接的抽水机构,所述主送料机构与所述固定环连接且与所述蓄水槽组件连通,所述副送料机构还穿过所述蓄水槽组件;
所述放水洞内所述固定环内侧面设置有过滤罩,所述主送料机构和所述副送料机构均穿过所述过滤罩,所述主送料机构的内端部靠近所述放水洞的内端设置,所述副送料机构的内端部与所述过滤罩连接。
所述主送料机构包括水平放置的转筒、设置在所述转筒上的螺旋片、与所述转筒外端铰接连接的固定板、与所述转筒外端连接的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转筒内端的支撑结构,所述固定板与所述固定环连接,所述动力机构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支撑结构设置在所述放水洞内部;
所述转筒靠近外端位置设置有若干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蓄水槽组件内。
所述蓄水槽组件包括半圆形的挡板、一侧部与所述挡板一侧面连接的弧形板以及与所述挡板弧形面连接的支撑板,所述转筒和所述副送料机构穿过所述挡板设置,所述弧形板的另一侧部嵌入在所述固定环上设置的卡槽内,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板的外侧面连接;
所述挡板、所述弧形板和所述固定环形成蓄水槽。
所述抽水机构包括穿过所述转筒设置的排水管一、一端与所述蓄水槽组件连通的排水管二、水泵,所述排水管一的内端设置在排水洞内,所述排水管一的外端穿出所述转筒的出口并连接在所述排水管二上;
所述排水管一和所述排水管二上均设置有阀门。
所述副送料机构包括两端分别连接在所述过滤罩和所述挡板上的料筒、设置在所述料筒内的送料杆、与所述送料杆外端连接的电机,所述送料杆上设置有螺旋叶片,所述送料杆的两端分别连接在铰接座一和铰接座二上;
所述副送料机构设置在所述主送料机构的一侧;
所述料筒的外端连接有排浆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水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华水水利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1264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缩短周期的高效率注塑模具行位脱模结构
- 下一篇:一种数字多媒体人机互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