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15909.1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36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友;刘继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市可壳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50/02 | 分类号: | H01H50/02;H01H50/64 |
代理公司: | 上海宏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97 | 代理人: | 何艳娥 |
地址: | 528478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上进 上出式 复式 保护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包括壳体、磁保持继电器、磁动作器、触点动作机构、进线端、出线端及检测控制器;磁保持继电器设置于壳体底部;磁动作器设置于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触点动作机构设于磁动作器远离磁保持继电器的一侧,触点动作机构包括静触点和动触点;进线端和出线端,分别位于触点动作机构远离磁动作器的一侧;进线端分别与检测控制器的电源端及静触点电连接,出线端与动触点电连接;检测控制器的信号端与磁保持继电器电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串接在总开关后端时,将进线端和出线端均设于总开关上方,具有连线简单、占用空间小、美观度高、成本低、安全性好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气开关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上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电路保护装置,要实现对电路出现电压在过电压和欠电压的保护,必须使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进行保护。
现有技术中的断路器为双极、三极或四极。
请参阅图1-2,现有技术中,作为电路保护装置的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有两种进出线方式,如图1所示的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及如图2所示的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这两种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均包括:壳体1,以及设于壳体1内的进线端2、出线端3、磁保持继电器4、磁动作器5、触点动作机构6及检测控制器7;其中,触点动作机构6包括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
进线端2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进线端2与电源进线8或总开关的出线端连接,出线端3通过外部接线9接入分开关。其中,外部接线9包括外接的导线或汇流排。
进线端2与动触点602电连接,进线端2还通过导线与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电连接,检测控制器7的控制端通过导线与磁保持继电器4电连接,磁保持继电器4与磁动作器5相接触,磁动作器5与触点动作机构6相接触,静触点601与出线端3电连接。
当线路正常时,进线端2与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电连接,检测控制器7发出控制信号到磁保持继电器4,磁保持继电器4的电磁线圈产生磁场,使磁动作器5产生旋转,带动触点动作机构6,使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接触,最终接通电路。接通电路后,检测控制器7停止控制信号的输出,磁保持继电器4靠自身的状态保持功能使磁动作器5继续维持触点接通动作方向的姿态,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接触的姿态不变,电路依然保持接通。
当出现欠压或过压故障时,检测控制器7发出反向控制信号到磁保持继电器4,使磁保持继电器4电磁线圈产生反向磁场,使磁动作器5产生反向旋转,带动触点动作机构6,使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分离,最终断开电路。电路断开后,检测控制器7停止反向控制信号的输出,磁保持继电器4靠自身的状态保持功能使磁动作器5继续维持触点分离动作方向的姿态,静触点601和动触点602相分离的姿态不变,电路依然保持断开。
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与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唯一区别在于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的进线端2与静触点601和检测控制器7的电源端电连接,出线端3与动触点602电连接。
请参阅图3-4,以双极为例,进线端2和出线端3设于壳体1相对的两侧,上进下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安装时,进线端2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上方,出线端3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下方;下进上出式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安装时,进线端2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下方,出线端3在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上方。进线端2上连接有电源进线8,出线端3上连接有外部接线9。
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这种端口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的位置设置,作为终端电路保护装置,直接控制负载很实用。但是,当这个自复式过欠压保护器串接有分开关时,上进下出或下进上出的端口设置方式就有较多弊端。总开关的上方进线端引入电源线,在下方出线端引出出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市可壳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市可壳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1590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抗老化废旧塑料再生颗粒回收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蒸压砂加气混凝土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