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静脉置管用导管鞘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20349.9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3425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0-08 |
发明(设计)人: | 林晓非;孙文瑞;林圆圆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陈孝政 |
地址: | 325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静脉 管用 导管 组件 | ||
本新型公开了一种静脉置管用导管鞘组件,包括有扩张器和插管鞘,扩张器包括有穿刺针管体和设置在其尾端的针管尾座,插管鞘包括有可撕裂管体和设置在其尾端的可撕裂尾座,可撕裂管体轴向贯穿设置有供穿刺针管体插入的穿孔,穿孔的内侧壁与穿刺针管体的外侧壁滑移密封接触,可撕裂管体的侧壁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撕开结构,穿刺针管体由硬质医用材料制成,并且穿刺针管体的长度尺寸为10‑12cm,可撕裂管体由可撕裂医用材料制成,并且可撕裂管体的长度尺寸为5‑6cm,可撕裂管体远离可撕裂尾座的端部设置为斜切口结构,穿刺针管体插入穿孔的过程中前端能够从可撕裂管体伸出。能够有效减少对病人的损伤,有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以及穿刺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静脉置管用导管鞘组件。
背景技术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Catheters,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的直接接触,加上大静脉的血流速度很快,可以迅速冲稀化疗药物,防止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因此能够有效保护上肢静脉,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
目前,PICC的置入大都是采用塞丁格穿刺技术(经皮穿刺插入导管的方法,由瑞典一位名叫塞丁格的放射科医师实用新型),其主要步骤是:先使用穿刺引导针进行静脉穿刺,看到回血时说明穿刺成功;再持导丝送入穿刺引导针内,以确保导丝伸入血管内;然后撤出穿刺引导针,给与局麻,并用解剖刀扩大穿刺点;再沿导丝插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并将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沿导丝推入静脉内;再撤出导丝及扩张器,将PICC导管从插管鞘中送入到上腔静脉中;最后将插管鞘撕裂撤出,并将PICC导管固定。
由于现有穿刺技术中需要使用解剖刀扩大穿刺点,以便供扩张器/插管鞘组件插入,而使用解剖刀扩大穿刺点不仅会增加对病人的损伤、增加病人的疼痛,还会造成局部出血,还易导致淋巴管漏等并发症,并且医务人员掌握需要使用解剖刀扩大穿刺点的穿刺技术培训也比较困难(例如使用解剖刀如何扩大穿刺点、穿刺点扩大多少、深度扩大多少均需要大量的实践练习),以及每套静脉置管套装都需要配备解剖刀,增加了病患的治疗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静脉置管用导管鞘组件,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静脉置管用导管鞘组件,包括有扩张器和插管鞘,所述扩张器包括有穿刺针管体和设置在穿刺针管体尾端的针管尾座,所述插管鞘包括有可撕裂管体和设置在可撕裂管体尾端的可撕裂尾座,所述可撕裂管体轴向贯穿设置有供穿刺针管体插入的穿孔,所述穿孔的内侧壁与穿刺针管体的外侧壁滑移密封接触,所述可撕裂管体的侧壁上沿轴向方向设置有撕开结构,所述穿刺针管体由硬质医用材料制成,并且穿刺针管体的长度尺寸为10-12cm,所述可撕裂管体由可撕裂医用材料制成,并且可撕裂管体的长度尺寸为5-6cm,所述可撕裂管体远离可撕裂尾座的端部设置为斜切口结构,穿刺针管体插入穿孔的过程中前端能够从可撕裂管体伸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撕开结构包括有设置在可撕裂管体内侧壁上的内凹撕口,所述内凹撕口成条形的沟状结构设置,并且内凹撕口的长度方向沿可撕裂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内凹撕口设置有两条,并且两条内凹撕口位于可撕裂管体内相对两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可撕裂管体的内侧壁上于内凹撕口两侧均凸设有限位凸条,所述限位凸条成长条状结构设置,并且限位凸条的长度方向沿内凹撕口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凸条与内凹撕口圆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穿刺针管体的外侧壁上设置有能够与限位凸条和内凹撕口抵触滑移的限位避让结构,所述限位避让结构沿穿刺针管体的轴向方向延伸设置,所述限位避让结构的长度尺寸与可撕裂管体的长度尺寸相适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未经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2034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输皮带表面除尘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机阀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