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不含点火模块的连续点火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24517.1 | 申请日: | 2020-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49446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吴飞;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兴德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P3/04 | 分类号: | F02P3/04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丁鹏 |
地址: | 314007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模块 连续 点火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不含点火模块的连续点火装置,包括初级绕组L1,包括三极管Q1、触发器F、振荡器T以及三极管Q2,初级绕组L1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1的基极与汽车ECU的点火信号输出端连接,触发器F的输入端fi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触发器F的反相输出端Q与振荡器T的置位端S连接,触发器F的正向输出端Q与振荡器T的复位端R连接,触发器F的反相输出端Q与振荡器T的置位端S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2,触发器F的正向输出端Q与振荡器T的复位端R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振荡器T的输出端to与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发动机点火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不含点火模块的连续点火装置。
背景技术
汽车作为一种主要交通工具,在当今社会里,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都是不可缺少的。随着汽车工业不断发展更新,如今小轿车上使用的点火线圈已经大多改为了笔杆式结构的,这种类型的点火线圈通过橡胶护套直接与火花塞连接在一起,产品体积小,电磁兼容性强,输出电压高,燃烧效率更高,是点火线圈发展的趋势。
但是现有的点火线圈往往发动机低转速的工况下存在点火能量不足,不足以很好的点燃缸体内的燃料从而使燃料充分燃烧,点火能量不足影响发动机动力以及燃料的利用率,但是由于点火线圈体积的限制,又无法通过增加点火线圈的铁芯或者增加绕组来改善次级电压来改善点火能量,并且通过改变点火线圈的结构来提高点火能量难度又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含点火模块的连续点火装置,其意在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不含点火模块的连续点火装置,包括初级绕组L1,其特征在于:包括三极管Q1、触发器F、振荡器T以及三极管Q2,所述初级绕组L1的一端与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与电源负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汽车ECU的点火信号输出端连接,所述触发器F的输入端fi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触发器F的反相输出端与所述振荡器T的置位端S连接,所述触发器F的正向输出端Q与所述振荡器T的复位端R连接,所述触发器F的反相输出端与所述振荡器T的置位端S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2,所述触发器F的反相输出端与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与所述振荡器T的置位端S连接,所述触发器F的正向输出端Q与所述振荡器T的复位端R之间串接有二极管D1,所述触发器F的正向输出端Q与所述二极管D1的负极连接,所述振荡器T的置位端S与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所述振荡器T的输出端to与所述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所述三级管Q2的集电极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所述电源负极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触发器为二分频触发器。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触发器F的输入端与所述三极管Q1的集电极之间还设有滤波电路。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触发器F的正极电源输入端与电源正极连接,负极电源输入端与电源负极连接。
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振荡器T的输出端to初始状态为低电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兴德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嘉兴德科发动机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2451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转轴滚轮铆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变声波传导方向的换能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