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中医理疗的拔罐祛湿器具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0417.X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2190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发明(设计)人: | 韩英连;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韩英连 |
主分类号: | A61H9/00 | 分类号: | A61H9/00;A61M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医 理疗 拔罐祛湿 器具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理疗的拔罐祛湿器具,包括玻璃罩,玻璃罩底部安装垫片,垫片顶部安装第一橡胶垫,第一橡胶垫一侧安装第二橡胶垫,第一橡胶垫另一侧安装第三橡胶垫;第一橡胶垫顶部安装第一拉杆,第一拉杆一侧安装第二拉杆,第一拉杆顶部安装压力表,压力表顶端设有握力把手,握力把手一侧安装第一指环扣,第一指环扣设有第一弹力带,第一弹力带连接第一拉杆;握力把手另一侧安装第二指环扣,压强增加后,玻璃罩与防压玻璃之间放置减震片,防止防压玻璃因压强导致破碎,底部安装垫片防止玻璃罩边缘锋利割破皮肤,垫片底端放置橡胶圈,进一步减轻玻璃罩的压强保护人体局部皮肤并防止玻璃罩热量过高导致人体烫伤。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医理疗的保健器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中医理疗的拔罐祛湿器具。
背景技术
拔火罐疗法是我国传统的中医疗法,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古代医家在治疗疮疡脓肿时用它来吸血排脓,后来有人应用于肺痨、风湿等内科疾病;近年来,由于不断改进方法,使拔罐疗法有了新的发展,进一步扩大了治疗范围,成为针灸治疗中的一种重要方法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中老年人都不会对它陌生,因为其操作简单、方便易行,也曾经一度被老百姓当作是重要的家庭日常救治手法,该疗法是借助热力排除罐中空气,利用负压使其吸着于皮肤,造成瘀血现象的一种方法,这种疗法部分人认为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和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和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
而目前国际上经学者研究发现:人体在火罐负压吸拔的时候,皮肤表面有大量气泡溢出,抽气拔罐从而加强局部组织的气体交换,通过检查,也观察到,负压使局部的毛细血管通透性变化和毛细血管破裂,少量血液进入组织间隙,从而产生瘀血,红细胞受到破坏,血红蛋白释出,出现自家溶血现象。在机体自我调整中产生行气活血、舒筋活络、消肿止痛和祛风除湿等功效,起到一种良性刺激,促其恢复正常功能的作用在火罐共性的基础上,不同的拔罐法各有其特殊的作用,如走罐具有与按摩疗法、保健刮痧疗法相似的效应,可以改善皮肤的呼吸和营养,有利于汗腺和皮脂腺的分泌,对关节、肌腱可增强弹性和活动性,促进周围血液循环,可增加肌肉的血流量,增强肌肉的工作能力和耐力,防止肌萎缩,并可加深呼吸,增强胃肠蠕动,兴奋支配腹内器官的神经,增进胃肠等脏器的分泌功能,可加速静脉血管中血液回流,降低大循环阻力,减轻心脏负担,调整肌肉与内脏血液流量及贮备的分布情况,缓慢而轻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镇静作用,急速而重的手法对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兴奋作用。
目前国内已知的拔火罐为单层玻璃罐制成,单层玻璃罐具有导热快,容易烫伤人体皮肤,玻璃制品容易破损等缺点,虽透明可观察皮肤状态,但压强难以使用肉眼来进行观察,经常会出现吸力过猛或吸力不足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韩英连,未经韩英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04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头部艾灸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精度涂布上胶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