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余氯传感器性能检测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5708.8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011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莹莹;邵武杰;王欣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宁波博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403 | 代理人: | 汪卫军 |
地址: | 315032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余氯 传感器 性能 检测 试验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余氯传感器性能检测试验系统,包括:第一容器,用于容纳余氯工作标准溶液;流通容器,用于容纳余氯传感器的电极,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流通容器通过输送管道连通;第二容器,用于回收余氯工作标准溶液,所述流通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回收管道连通以使得进入所述流通容器中的余氯工作标准溶液能够流入第二容器中;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容器中的余氯工作标准溶液输送至所述流通容器。本实用新型可以提升余氯传感器测试的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余氯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余氯传感器性能检测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在线型余氯传感器测量领域,通常使用电极法对水体中的余氯含量进行测量,然而我国目前还缺乏可用于检测电极法余氯分析仪器的有证余氯标准物质。余氯分析产品的研发与检测只能依赖于其他试剂配制的工作标准溶液,目前常用的余氯工作标准溶液的稳定性较差从而极易导致余氯工作标准物质的定值发生变化,使得研发人员无法准确地通过余氯工作标准溶液对仪器测量结果进行评估,难以确保余氯传感器性能达标,增加了在线型余氯传感器研发难度。另外虽然在线型电极法检测余氯含量的测试方法简便可靠,但是在测定中需要将余氯电极置于流动的水体中才能保证测定的准确性。因此在研发阶段需要构建试验系统研究不同流速下传感器性能,确定实际使用中所需的最佳流动状态。传统的在线型余氯传感器性能检测试验系统难以同时兼顾实现流速调节和提升余氯工作标准溶液稳定性,另外试验装置也会受到余氯工作标准溶液的腐蚀,影响了试验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氯传感器性能检测试验系统,其可以提升余氯传感器测试的准确性。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余氯传感器性能检测试验系统,包括:
第一容器,用于容纳余氯工作标准溶液;
流通容器,用于容纳余氯传感器的电极,所述第一容器与所述流通容器通过输送管道连通;
第二容器,用于回收余氯工作标准溶液,所述流通容器与所述第二容器通过回收管道连通以使得进入所述流通容器中的余氯工作标准溶液能够流入第二容器中;
驱动泵,设置于所述输送管道用于将位于所述第一容器中的余氯工作标准溶液输送至所述流通容器。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驱动泵为恒流蠕动泵,所述输送管道为避光材质软管,所述输送管道上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回收管道为避光材质软管,所述回收管道上设置有防腐蚀涂层。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为棕色龙头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容器为棕色龙头瓶。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容器上设置有第一取样口,所述第一取样口位置设置有第一取样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二容器上设置有第二取样口,所述第二取样口位置设置有第二取样控制阀。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输送管道的入口端从所述棕色龙头瓶的瓶口伸入所述棕色龙头瓶并且插设在所述棕色龙头瓶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回收管道的出口端从所述棕色龙头瓶的瓶口伸入所述棕色龙头瓶并且插设在所述棕色龙头瓶中。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流通容器为不透光容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水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570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探究种子萌发所需外部条件的简便教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防风保暖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