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海上油田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井口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6108.3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5213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7 |
发明(设计)人: | 郗文博;刘磊;高永华;周海军;甑宝生;娄超;康鹏;姚永俊;杨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4 | 分类号: | E21B43/24;E21B33/035;E21B33/043;E21B33/047 |
代理公司: | 天津创智天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14 | 代理人: | 王秀奎 |
地址: | 10001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海上 油田 热水 循环 降粘防结蜡 井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海上油田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井口装置,该装置包括上法兰、下法兰、油管悬管器、内循环管悬挂器、油管、内循环管、内管、进水管和回水管;本装置在井口部分设置进水管与回水管,在进行使用时,热水通过进水管、内循环管悬挂器进入至内管,换热后,通过内管与内循环管的环空返回至回水管,通过本装置可在不改变法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换热作业。采用热水闭式循环可以实现对产出液的保护,减少潜油电泵的无用负荷,提高油井经济效益;对产出液加热,能够实现降粘及防结蜡的作用,解决了海上油田稠油降粘、结蜡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海上石油开采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海上油田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井口装置。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在开采过程中通常采用电潜油泵采用方式,原油在开采过程中沿采油管上升时温度会随着地层深度升高而逐渐降低,并且越接近地面温差也越来越大,对于稠油井,温度降低影响原油的流动性;对于含蜡高的原油,温度降低造成原油中的硬蜡将会凝固在金属采油管管壁上,使采油管的管径变小油量减少甚至结蜡堵塞。这些因素均会影响电潜油泵的泵效,甚至造成停产,影响原油生产。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工艺是近年新兴的一种采油工艺,具有安全、高效、节能、降本、环保,降粘防结蜡效果良好,已在陆地油田广泛推广应用。为了适应海上油田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工艺的实施,设计开发了上油田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井口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海上油田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井口装置,该装置适用于海上油田稠油井、结蜡井的热水循环加热。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海上油田热水循环降粘防结蜡井口装置,包括上法兰、下法兰、油管悬管器、内循环管悬挂器、油管、内循环管、内管、进水管和回水管;
所述上法兰和下法兰密封连接,所述下法兰内设置有油管悬管器,油管悬管器下端连接油管;所述上法兰侧壁开设有供进水管和回水管穿过的通孔;所述上法兰内设置有内循环管悬挂器;
所述内循环管悬挂器上形成有流体通道、进水管连接孔和回水管连接孔,流体通道与进水管连接孔、回水管连接孔分别连通,所述流体通道内设置有内管接头,内管接头下端连接内管,使内管与进水管连接孔相连通,内管与流体通道之间的环空与回水管连接孔相连通;
所述进水管穿过所述上法兰侧壁上的通孔与所述进水管连接孔接通,所述回水管穿过所述上法兰侧壁上的通孔与所述回水管连接孔接通。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上法兰侧壁的通孔与所述进水管和回水管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和密封圈压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管接头与所述内循环管悬挂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油管悬管器与所述上法兰、下法兰的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循环管与所述内循环管悬挂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四密封圈。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内循环管悬挂器上端形成凹槽,凹槽内设置有提升螺纹。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本装置在井口部分设置进水管与回水管,在进行使用时,热水通过进水管、内循环管悬挂器进入至内管,换热后,通过内管与内循环管的环空返回至回水管,通过本装置可在不改变法兰结构的基础上进行换热作业。采用热水闭式循环可以实现对产出液的保护,减少潜油电泵的无用负荷,提高油井经济效益;对产出液加热,能够实现降粘及防结蜡的作用,解决了海上油田稠油降粘、结蜡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内循环管悬挂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内管接头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610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