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有效
申请号: | 202023138252.0 | 申请日: | 2020-12-23 |
公开(公告)号: | CN2141181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3 |
发明(设计)人: | 常江;吴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庆华油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3/134 | 分类号: | E21B33/134 |
代理公司: | 黑龙江立超同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23217 | 代理人: | 沈丽 |
地址: | 163000 黑龙江省大庆市***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径 可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涉及可溶桥塞技术领域,包括可溶桥塞下体和可溶桥塞头,所述可溶桥塞头的顶部内壁与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侧与可溶桥塞头的右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中贯穿有连接杆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与按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与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左侧与滑槽的右侧滑动连接,该小直径可溶桥塞,当可溶桥塞在弯曲管道中时,会使弹簧在管道中受到挤压,进而使可溶桥塞下体发生倾斜,这样就放便可溶桥塞通过弯曲的管道,防止可溶桥塞堵在管道中,影响可溶桥塞到达工作地点的时间,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可溶桥塞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
背景技术
桥塞形成于80年代初期,由于它施工工序少、周期短、卡封位置准确,所以一经问世就在油气井封层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基本上取代了以前打水泥塞封层的工艺技术,成为试油井封堵已试层,进行上返试油的主要封层工艺。在中浅层试油施工中出现的干层、水层、气层及异常高压等特殊层位,为方便后续试油,封堵废弃层位,通常采用该类桥塞进行封层,同时对于部分短期无开发计划的试油结束井也采用永久式桥塞封井。此外,该桥塞也用于深层气井的已试层封堵,为上返测试、压裂改造等工艺技术的成功实施提供保障。
现有的技术中,大多数的可溶桥塞在可溶桥塞进入管道是,由于管道中有很多弯弯曲曲的路径,这样会导致可溶桥塞堵在管道中,这样就会影响可溶桥塞到达工作地点的时间,一定程度的降低了装置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提到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包括可溶桥塞下体和可溶桥塞头,所述可溶桥塞头的顶部内壁与弹簧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弹簧的底部与支撑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右侧与可溶桥塞头的右侧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支撑板中贯穿有连接杆并与连接杆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上表面与按钮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连接杆的左侧与滑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滑杆的左侧与滑槽的右侧滑动连接,所述滑槽设置在圆筒表面上,所述圆筒的上表面与转杆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外壁与转轮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转轮上缠绕有绳索,所述绳索的一端与转轮固定连接,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可溶桥塞下体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转杆的顶部外壁与轴承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轴承的顶部与可溶桥塞头的顶部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可溶桥塞头的左侧与活动杆的右侧固定连接,所述活动杆的左侧与活动块的右侧铰接,所述活动块的左侧与可溶桥塞下体的右侧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可溶桥塞头的左侧设置有第一槽孔,所述第一槽孔中贯穿有绳索。
优选的,所述弹簧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弹簧以可溶桥塞头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可溶桥塞头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二槽孔,所述第二槽孔中贯穿有连接杆。
优选的,所述圆筒设置有两组,且两组圆筒以可溶桥塞头竖直方向上的中心线为对称轴对称设置。
优选的,所述可溶桥塞头为空心圆柱体。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小直径可溶桥塞。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小直径可溶桥塞,当可溶桥塞在弯曲管道中时,会使弹簧在管道中受到挤压,进而使连接杆下移,滑杆在滑槽中滑动,进而带动圆筒旋转,圆筒带动转杆旋转,进而使转轮旋转,使绳索放出,进而使可溶桥塞下体发生倾斜,这样就放便可溶桥塞通过弯曲的管道,防止可溶桥塞堵在管道中,影响可溶桥塞到达工作地点的时间,提高装置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庆华油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大庆华油石油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2313825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